看完電影《環太平洋》,一絲擔憂涌上心頭。曾經以為,人類是主宰地球的統領,沒有什么會讓我們心生恐懼。事實上,人類不過是滄海一束,孤立無援,寄蜉蝣而穿行于天地之間,不過是自然界的一個過客,來去匆匆,不留下一絲痕跡。
在觀影的過程當中,壓抑之感久久無法退卻。那種為了生存背水一戰的義不容辭,為了世界和平無可奈何的奮力一搏,令人感動,令人唏噓。
《環太平洋》講述的是一個被無數人講述過的故事:機甲戰士大戰怪獸。雖然是個老套的故事,但是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卻巧妙運用各種手法讓觀眾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我們就是那些無敵的機甲戰士,與怪獸作戰,所向披靡。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貫穿整部電影始終,激發觀眾心中強大的英雄形象復蘇,讓我們都認為自己也和機甲戰士一樣強大而有力量。
拋開電影的講述的故事,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在《環太平洋》中,給觀眾展示著一組組殘酷的對比。不斷進化的怪獸與自我感覺良好的機甲戰士;龐然大物般的怪獸與幼年麻子;怪獸生命力的頑強以及人類生命力的脆弱……可見,在對比之下,強大與渺小通通一目了然。與其單純的認為這個片子純粹就是在講機甲戰士大戰怪獸,我更愿意理解成它描述的是一個沒有結局的較量,你弱它就強。戰勝怪獸是這樣,在生活中亦如此。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機甲戰士、或是幼年麻子,生長在溫室當中完全不要擔心殘酷的競爭以及遇上什么危險。然而這類人一旦踏入社會往往是最先倒下的,失去良好的照顧,成為光桿司令的他們無助又害怕,有可能被打的遍體鱗傷,也許就如同麻子一般,在街頭不停哭泣。如果不選擇反抗,等待你的只有毀滅。一切只能從頭再來,唯有堅持不懈地戰斗,才能逃離險情,生存下去。不過話又說回來,只有經歷了這些,品味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才會變得強大,最終獲得成功。
《環太平洋》最絢麗奪目地方的要數電影的特效。無論是3D效果還是特效,都屬上乘水平。在電影院中,一個個堪稱是完美的效果沖擊著觀眾的視覺,讓人目不暇接。運用這個技術,讓觀眾在回味這兒時看“打怪獸”類型動畫片的樂趣,同時,給了人們更為豐富的感官體驗。影片結束,這種“過癮”的感覺還圍繞在觀眾眼前,難以消散。
不過,影片過分的渲染了一種美式英雄主義,導致該片與《蜘蛛俠》,《美國隊長》等等描述一個英雄拯救全世界的電影無異。營造一個水深火熱的世界,留給一個曾經不被世人看好的英雄,最終人類會被他拯救,而他會瀟灑離去,或是化身普通人。這類電影就和有些空洞的文學作品一樣,咋一看覺得很精彩,可惜經不起推敲。
可以很明確地說,《環太平洋》就是一部為了IMAX而生的電影。整部電影,展示著美國電影在故事敘述以及視覺效果最完美的肌肉,是強大的工業文明下的產物。對于中國電影來說,沒有值得借鑒之處。
然而。在影片結尾,出現了一個向“邦德電影”致敬的片段。羅利·安特羅伯斯和麻子在漂浮在海上救生艙上相擁而笑,不去理會前來救援的直升飛機。導演通過這個情節,將英雄拉下神壇,還原他們最真實的一面,給觀眾一種英雄與常人無異的感覺。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那只救生艙顯得格外顯眼,格外不同。象征著力量的對比,象征著信念的強大,令人動容。
如果有人問,接下來發生了什么,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影視英語 > 影視資訊 > 影視動態 > 正文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下一篇:李安新片聚焦拳擊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