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糟糕歷史》的字幕制作從開始到現在也有將近五個月的時間。從一開始就想好好寫一篇系統介紹這個系列的文章,但一直沒抽出時間。簡介里面是粗略的介紹,如果各位有興趣更詳細地了解《糟糕歷史》這部電視系列片的話,就請繼續看下去。
接下來會分幾個主題進行介紹,思維比較意識流,文筆略渣。
一、這真的是給兒童看的節目嗎?
這確實是一檔兒童節目。《糟糕歷史》的播出頻道是CBBC,也就是BBC的兒童頻道。(BBC的兒童頻道就真的只播兒童節目,并不像央視少兒頻道還播個《鄉村愛情故事》什么的)
《糟糕歷史》的目標觀眾年齡段是6~12歲,但這并不代表這檔節目不適合成年人觀看(事實也證明,這檔節目有著大批忠實的成年觀眾)。《糟糕歷史》電視節目制作中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不要低估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些元素在我們看來略微“重口”“殘酷”或 “不適合小孩子”,在小朋友看來也許并非如此。兒童的接受能力并不比成年人差多少,在制作電視節目的時候,也不必要做得over-protective.
二、關于原著
《糟糕歷史》是有原著的,那就是由Terry Deary所創作的Horrible Histories系列叢書。這部叢書出版于1993年,截止到2011年,全球銷量超過兩千五百萬冊,且被譯成三十多種語言。
BBC在2001年曾將這一系列叢書改編為動畫節目,但并不成功。現在的電視劇集從2009年開始播出,到現在已經播出了四季,第五季也將在2013年播出。
《糟糕歷史》電視系列前幾季的史實內容全部來自原書,之后幾季由于原書的材料不大夠用,因此也請了專門的歷史顧問來提供更多的史實素材。
值得指出的是,雖然有原著,但電視節目本來就是一次再創作。同書籍相比,電視節目可以運用更加豐富的多媒體手段為觀眾呈現內容。比如電視系列中對其他電視節目的惡搞和歌曲,都是植根于電視這種媒介的,在原書中無法呈現。
三、關于節目形式
《糟糕歷史》電視系列的節目形式屬于sketch show,即喜劇短劇類節目。Sketch show這種形式
的節目,國內觀眾最為熟悉的應該是美國電視臺NBC的Saturday Night Live.但其實,早在1969年,BBC就已經播出了傳奇喜劇團體Monty Python的sketch show——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與之相比,開播于1975年的SNL其實是后輩。
《糟糕歷史》電視系列的主創人員非常明確地表示出,這檔節目深受Monty Python的影響,其風格也被很多人形容為pythonesque(源自于Monty Python的一個形容詞,指Monty Python作品中體現出的超現實喜劇風格)。
作為一檔sketch show,《糟糕歷史》中肯定少不了對現有電視節目的惡搞。比如介紹古代醫學的Historical Hospital是惡搞BBC的醫務肥皂劇Holby City(片頭的色調和曲風十分類似),介紹古代飲食的Ready Steady Feast是惡搞BBC的廚藝節目Ready Steady Cook等。另外,劇中廣受歡迎的歌曲,大多是以流行歌曲名作為基礎改編的,例如維京搖滾歌曲是效仿了Queen等搖滾樂隊的風格,查理二世的rap是效仿了Eminem的My Name Is,四位喬治國王的那首Born 2 Rule則是借鑒了西城男孩的曲風。
四、精選版和完整版
之前說過,《糟糕歷史》是自2009年起在CBBC播出的,主持人是一只名為Rattus Rattus的布偶老鼠,目前播出了四季。
2011年,英國著名演員Stephen Fry從《糟糕歷史》的前兩季中挑選出了一些片段,并親自擔任主持,制作了Horrible Histories with Stephen Fry,即我們先前發布的《糟糕歷史 油炸叔精選版》。這檔精選節目是在BBC一套播出的,只有一季(6集),主要為了擴大《糟糕歷史》的成年人觀眾群。其中節目片段都來自《糟糕歷史》原片的前兩季。【這里無力地吐個槽,一直抱怨有重復的朋友,麻煩先查清楚“精選”這兩個字的意思。】
五、野史?
《糟糕歷史》里面說的歷史都是事實嗎?《糟糕歷史》節目組有自己專門的歷史顧問,來保證大多數史實準確。當然,并不能說一點瑕疵都沒有。例如第一季第一集的喬治國王歌里面就把喬治二世的死法搬到了喬治一世的身上,還出現了羅馬皇帝稱海神為“波塞冬”的情況(羅馬神話中海神的名字應為Neptune尼普頓)。維基百科上說《糟糕歷史》前四季中表現過四千多個史實,只有八個有錯誤,不知這個數據是從哪里來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糟糕歷史》中大部分史實是準確的。
在這里插一點個人的小觀點,我覺得《糟糕歷史》中體現出的歷史觀很有趣。歷史并不僅僅屬于帝王將相和英雄豪杰,組成歷史的主體永遠是最廣大的人民。我們從小到大研習的歷史,只是將目光集中在大人物身上,卻很少考慮古代的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其實,即使是古代的帝王將相,他們的生活也并非如我們在制作精良的歷史劇和教育片中看到的那般光鮮。暫不說歷史本來就是個主觀性很強的事,不好判斷到底哪個才是真相,就假定我們要尋找歷史真相的話,那么這個真相也應該更加貼近《糟糕歷史》中所表現出的風格。就像片尾曲中說的,“The ugly truth, no glam or glitz”,也許這才是更為真實的歷史形態。
文by Le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