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默片《大都會》宏偉的場景設計和超前的精神思考,為尚處于發育階段的科幻電影樹立了一座豐碑;《2001太空漫游》將對人類歷史文明的深度思考放入科 幻領域,并讓科幻電影散發出巨大的藝術魅力;《銀翼殺手》的人文性、前瞻性和反思精神,則引領了科幻片的多元發展方向……這10部影片未必是最好的,但正 是因為它們的顛覆,才確保了科幻電影能始終長存、長新。
《大都會》(1927) 導演:弗里茨·朗
顛覆點:宏偉的場景設計和超前的精神思考,為尚處于發育階段的科幻電影樹立了一座豐碑。
如果說法國人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記》首次為電影插上了科學幻想的翅膀,那么20年后的德國人弗里茨·朗的《大都會》則為尚處于發育階段的科幻電影樹立了一 座豐碑。從龐大的拍攝規模、創作了科幻電影史上第一個具有金屬質感的機器人瑪麗亞,到宏偉的表現主義場景設計、精神維度的深刻思考,《大都會》都具有前所 未有的超前性,甚至征服了當時的戰爭狂人希特勒。
比起顛覆,其實說《大都會》確立了判斷經典科幻片的標桿更為準確。它以2000年為背景,將此時的世界分成地上與地下,將人類分成思想者和工作者,在這些 表象背后,影片作出了犀利并具有政治意義的思考:那些只懂思考,而沒有工作能力的人與那些只會操作機器,但無法思考的人根本上是趨同的,都沒有人性、都像 運轉著的冰涼機器。此后,鐫刻在影史上的科幻杰作,無不是既暢想了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也寓言了人類的命途。
經典瞬間:弗雷德來到地下,看到了與糜爛的地上世界截然相反的煉獄般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