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的愛情神話
1990年,年僅32歲的好萊塢導演蒂姆·波頓在完成了《蝙蝠俠》的拍攝后,親自執筆并執導了《剪刀手愛德華》。《蝙蝠俠》也許能算是蒂姆·波頓確立其在好萊塢地位的開山之作。但是,真正樹立了蒂姆·波頓個人電影風格的,卻是這部悲慘的成人童話《剪刀手愛德華》。
這是一部機器人的現代愛情童話。蒂姆·波頓的影片總喜歡用一些特異的人來加強虛幻感,比如連體歌手、侏儒、巨人。這部影片的美工、布景、服飾、配樂都非常出色。搭建的小鎮里全是五顏六色的房屋和干凈小巧的公路,古堡的金屬色調,演員的服飾鮮艷、夸張,借由獨特的視角與微微壓縮變形的鏡頭營造出童話般的氣氛,丹尼·伊夫曼的配樂更是充滿了奇幻、圣潔的味道,散發出淡淡的憂傷。約翰尼·德普憑借眼神與姿態塑造出了影史上最令人難忘的形象之一 ——剪刀手愛德華。
《剪刀手愛德華》情節并沒有特別的創新,依然是美女與野獸的童話路線,依然是“異類比常人更具人性”的主題,但蒂姆·波頓孩童般的想象力賦予本片獨樹一幟的視覺風格。比如愛德華所住的古堡,遠看是陰森的黑白色調,走到里面才發現郁郁蔥蔥,竟是另一片天地。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小鎮上蠟筆畫一樣的居民別墅,除了片中的布景,那些千奇百怪的發型,一派童趣的園藝,透著圣潔的冰雕,都幫助本片營造出一個遠離塵囂的神奇世界。無怪乎1991年的奧斯卡給了ES最佳化妝的提名,92年的英國學院獎給了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和最佳視覺效果的提名。
波頓與德普
蒂姆·波頓有過封閉的童年,他被稱為電影頑童,一心一意地打造詭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電影世界。愛德華甚至可以看作是蒂姆·波頓的化身:奇異的外表、詩性的靈魂、獨特的認知方式。因此,蒂姆·波頓對愛德華這一角色的塑造拿捏到位,由此塑造了經典。同時,蒂姆·波頓也成就了愛德華的扮演者約翰尼·德普,蒼白、詭異、與他人格格不入——早在14年前,蒂姆·波頓就為約翰尼·德普找到了明確的形象定位。約翰尼·德普后來的角色如《濃情巧克力》的吉卜賽流浪者。《加勒比海盜》中的海盜,多多少少都有上述特征。蒂姆·波頓親手打造這個成人童話的同時,他自己也成了童話的一部分,是他將青蛙變成了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