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個創造過全世界最高電影票房紀錄的人,會停了10年后才拍片,你自己有沒想到會這樣?
詹:一部電影可以誕生,就是一個奇跡。18個月前,我們開始設定角色,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包括里面的植物和動物;我們開始實踐“表演捕捉”系統,可以把真人表演轉化成電腦動畫。其實劇本在《泰坦尼克號》之前我已經想好了,可是那時候我無法將它拍成電影,因為技術不過關。其實直到10年后的今天,技術也沒有達到100%的成熟,但是我認為已經不能再等了。我的目標是讓人們再次體會第一次看到《2001漫游太空》或者《星球大戰》時候的震撼,為此我等了整整10年。
記:到底什么是“Avatar(化身)”?
詹:這是一個來自印度語的詞,說是神降臨在凡間的化身。在電影里,Avatar(化身)指的是人類未來的一種科技,可以將某個人的智慧注入另一個軀體里,一個以生物技術重新創造的軀體。
記:這回再次執導科幻電影,你是不是對這種題材特別偏愛?
詹:是的。無論是科幻電影還是科幻小說,都有一個作用,就是表現出我們現在還看不到的東西,讓我們反思:我們目前所做的一切,將來會發生什么后果?《化身》就有這么一層意思,人類現在對待大自然的方式,以后也許會受到報復。
記:談談片中的演員吧,為什么沒有挑大明星?
詹:主角的扮演者山姆是年輕澳大利亞演員里我很看好的一個,他會成為下一個梅爾·吉布森或者羅素·克洛。也許是生長環境不同,澳大利亞似乎總能培養出有著悲情英雄氣質的演員,看看《角斗士》,羅素·克洛表現得那么出彩,找一個這樣的人不容易,很多來毛遂自薦的演員都不行,最后我們還是找到了和梅爾·吉布森、羅素·克洛有著同一個家鄉的山姆。這部片不需要大明星,它不是以明星為賣點。
記:有沒想過可以超越《泰坦尼克號》的成功?有沒有感到壓力?
詹:《泰坦尼克號》之后我在拍紀錄片,可以說基本脫離了原先的這個圈子。離開了近10年,我又回來了,于是人們都會有期待,也會有懷疑他還能不能拍電影?人們這么想很正常。我不認為我可以打破《泰坦尼克號》的票房紀錄,而且我也不認為未來幾年內有人能夠超過這個紀錄。只要《化身》可以賺錢,我就感到很高興了。
記:《化身》的特別之處是帶有3D效果,而一般的影院看不到這種效果,你為什么會選用這種方式呢?
詹:片中真人表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剩下的全部是高擬真的電腦動畫。這種技術可以讓觀眾在看電影時更投入,好像身臨其境,它不是僅僅為兒童電影服務的。在我這部電影里有了3D效果,觀眾不僅僅是“看”片中的世界,而是身處于這個世界里面。我想觀眾需要這種技術、這種效果。它會將在家里看碟和進電影院看戲所得到的效果的差距拉大,吸引更多的人進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