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默夫婦Kramer vs. Kramer.2
劇情簡介:
影片《克萊默夫婦》不是從家庭的美滿結合開場的,而是以它的分裂作為序幕的:一個特寫鏡頭-克制住眼淚的喬安娜的楚楚動人臉龐,緊接著,她溫情脈脈地向入睡的兒子告別:“媽媽可愛你啦,比利。”又心不在焉地收拾行裝,她在苦惱的折磨中決定離家出走了。這是她對八年婚姻生活的回答,是她壓抑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痛苦思緒的總爆發。她為什么拋夫離子?丈夫不明白,兒子不明白,觀眾也很不明白。
美國家庭的破裂是司空見慣的隨意事,離婚的丈夫、離婚的妻子和孤獨的孩子比比皆是。《克萊默夫婦》的獨到之處在于,它不是用男的不忠、女的不貞之類的俗套來表現家庭之內的對壘。
克萊默一家三口。丈夫泰德任一家公司的高級職員,在競爭激烈的美國社會里,為了維持家庭的物質生活水平和自己在公司里的地位,泰德不得不拼命干活,滿腦子想的就是多給公司拉幾筆生意。他以為自己這么辛辛苦苦都是為了這個家,他要用自己的辛苦換來妻子和兒子的幸福,也全然不理解、不理會妻子由此產生的煩惱。結果,在他職務晉升之時,等待他的卻是家庭的崩潰。
妻子喬安娜是個出身于中產階級的美麗女子,獨立意識很強。婚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學時期成績突出,成年后又是男子追逐的對象,而且還有一份稱心的工作。在相戀中她和泰德結了婚。哪知婚后,特別是有了兒子之后,生活遠非她想象的那樣充滿詩情畫意。沒完沒了的家務事,丈夫和兒子的依托,使她身心疲憊不堪。她常常想對丈夫訴說心里的苦悶,可是勞累了一天的泰德哪有心思去聽喬安娜德嘮叨呢,她甚至連丈夫德一點溫存都得不到。她愛比利,可正是這個心愛得兒子把她鎖在家里。喬安娜正是懷著痛苦和矛盾得心理去尋找失去的自我。影片一開始,我們看到的就是喬安娜這副愁苦的面容。可以說,這時的觀眾是同情喬安娜的。
喬安娜出走了。一向自信的泰德面對他往日不屑一顧德家務事束手無策。出于對兒子的愛,他逐步學會了照顧兒子,過去只依賴媽媽,現在兒子逐漸和他建立了父子之情。在父子兩人相依為命德日子里,泰德理不清內心占主導地位的是對喬安娜的氣氛,還是對自己以往行為的悔恨。泰德勝任了家務德同時也怠慢了工作,一向信任和器重他德上司不再需要他了。事業和家庭德矛盾也給泰德出了難題。影片用了三分之二德篇幅來展現父子倆的生活,讓觀眾德感情隨之傾向于泰德一方。
導演羅伯特.班頓獨具匠心,把影片德高潮安排在法庭一常隨著觀眾內心天平的傾斜,班頓讓克萊默夫婦面面相對了。在法庭上,通過雙方律師的質詢,通過當事人雙方的敞開心扉,把夫妻倆婚后八年從未交談過的苦衷和困惑公開出來。泰德如夢初醒:他虧待了妻子;喬安娜柔腸寸斷:她苛求了丈夫。可是孩子應該判給誰呢?觀眾莫衷一是。喬安娜勝訴了。在她得到了兒子的監護權后內心的痛苦更多了一分,臉上的憂愁更深了一層。泰德強打精神為心愛德兒子準備行裝的同時,眼淚卻不斷往肚子里流。這對夫婦的遭遇攪得觀眾心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