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k 1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for the tourists to know a city?
· Taking an organized tour
· Visiting the museums in the city
· Walking down the city streets
今年以來,task 1出三選一的題似乎已經成為常態,每隔一兩次考試就會出現一次,所以大家在之后的備考中要絕對不要放過這種題型。
三選一這種題型相對于以往經常只讓你就一個問題進行作答的題來說,其實意味著你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思考方向和更多的角度,也就是說有更多的話說,所以對于大家來說是利好消息,不過對于部分有“選擇困難綜合癥”的同學來說貌似是雪上加霜,但這些同學就應該顫抖嗎?并不。
對于有這種問題的同學,碰到這種題時先掃一遍三個選項,確定以及肯定沒有更偏向的一個后進入到默認選擇模式,每個人都給自己定一個默認選項,比如你在碰到沒有偏好的時默認選第一個,好,你就選第一個,此類情況出現時只選第一個,破釜沉舟,不要猶豫。
接下來找第一個選項的優點,第二個和第三個選項的缺點,這樣起碼有三句話可以說,以今天的這一題為例,加上第一句Personally(注意這一個詞升調讀) speaking, the best way for the tourists to know a city is taking an organized tour,就有四句話了。如果你能為第一個選項想出兩個優點,為后面兩個選項各想出兩個缺點就起碼有七句話可說了。
所以,看得出來,我們在題目的指引下可以從三個方向去考慮問題,方向有了,我們怎么去思考呢?
題干部分,to know a city,了解一個城市可以了解很多方面吧?小吃、風俗、建筑、歷史等等等等,把這些細分的能夠了解一個城市的小話題跟三個選項結合起來,那我們的答案也就基本成形了。
在進行結合以后。
Taking an organized tour
· 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人引導者去游覽當地名勝古跡和風景區會非常高效
· 導游的講解會讓你更加透徹的了解當地的歷史和風俗
· 自己觀察到的跟聽到的介紹會讓你了解得更加全面
但是,
· 導游講的都是背誦的陳詞濫調,沒有吸引力,讓人厭煩
· 跟團的旅游都會帶你去一些消費的場所,浪費時間和錢
Visiting the museums in the city
· 在博物館里可以了解到很多當地的歷史,集中呈現,高效
· 有專業的講解員給你介紹
· 博物館里安靜,不像大街上,太嘈雜,很容易被商品、小吃引開了注意力
但是,
· 博物館的物品可能跟當地的文化沒有什么關系
· 對于一座城市的了解應該把關注點放在現在的樣子上,而不是歷史
· 去博物館通常都聽不下去講解,不夠有趣,聽了也記不住
Walking down the city streets
· 能夠接觸到原汁原味的當地風俗習慣
· 品嘗街邊的小吃,跟當地人交談,從他們口中能夠了解一個更真實的城市
· 更自由,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不像跟團各種受限
但是,
· 容易只關注吃和買,忘了了解城市的各個方面
· 沒有頭目,浪費時間
· 居民的視野會比較狹窄,很難對城市有一個完整、真實的了解
所以,現在我們只要從上面的觀點里挑出一些進行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可以看出以上羅列的觀點有些事該做法本身的好處,有的是引入對比的,在答題時我們要具體題目具體分析,本身好處明顯的就把重點放在本身好處的尋找和展開上,本身不明顯的一般就加入對比,思路要開闊,不能只著眼于一個方向,備考過程中拿機經進行觀點尋找方面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Task 2
Which one do you prefer, taking part in a lot of activities and arranging a full schedule, or having lots of free time in your schedule?
第二題通常都是在兩個方向中進行選擇,而這兩個方向基本都是相斥的,也就是說選了這個,另外的就是敵對的,所以我們通常在答題時采用對比,甚至可以說對比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which do you prefer的題型。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which do you prefer的問法直接指向你個人,而第一題有時會讓你感覺要有“代表性”,即你在為一群人作答(do you agree or disagree的問法有時也會有“代表性”),所以回答這個題目時可以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可以先預設條件,我自己就是怎樣怎樣的……比如,我是一個很喜歡熱鬧停不下來的人,如果有很多閑暇時間我會不知道感覺很焦慮、空虛、不知所措,而有很多事情可干時我就會覺得有目標,有能量,充滿活力;或者,我是目前是一個高中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的作業,通常凌晨一點才能睡覺,而早上6點就得起來,我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更希望有很多閑暇的時間去睡覺或者發呆……通過預設條件,我們很容易說明自己為什么更偏向其中的一個選項,讓我們的選擇看起來合情合理,但要注意預設的條件不能太荒謬。
Task 3
閱讀:學校通知說化學系要給top學生發錢。
R1:發錢給學生能讓他們更有動力去學習;
R2:學校最近收到一大筆錢,可供使用。
聽力:不同意
R1:學生為了得到學位證學生已經有足夠動力去學習了,沒法再努力了;
R2:學校不應該獎勵那些已經學習好的學生,應該把錢用在更新陳舊設施或者購買更多實驗室設備上。
第三題基本是老套路,所以作答時注意對六個要點——閱讀里的一個改變及兩個理由(有時不算是理由,是目的,或者是因為這個改變要干的一件事),聽力里對于改變的觀點及兩個理由——的把握就行。
Task 4
商業課
閱讀:Role playing,用來訓練salesperson的策略,培訓銷售人員時,培訓者充當顧客,被培訓人員充當銷售,以提升被培訓人員的銷售能力。
聽力:教授以他兄弟為例子,他兄弟是車店老板,冒充顧客到店里刁難他的員工,問刁鉆的問題,比如價格太貴,不值這個錢等等,這可以用來訓練員工對這種情況的反應能力。
本次的第四題為一個例子類型的,注意既要將閱讀里role playing的定義找出來,又要概括一下其作用。而聽力里的例子是閱讀的具體體現,所以老板冒充顧客這個信息必須說清楚,對于其中的細節,如價格太貴,不值錢等,要適當地呈現,最后描述這老板這樣做的作用,與閱讀文本里的內容相呼應。
Task 5
問題:男生牙疼,約了今天下午的牙醫,但他的法語課學習小組也在這個下午見面。
方案一:取消牙醫預訂
缺點:下次難預訂,可能得幾天以后才能訂上,牙疼的厲害。
方案二:不去法語學習小組
缺點:過兩天有考試,不去的話會錯過很多重要的內容。
Schedule conflict是第五題problem里最常見的。答題時注意句型的選擇,能用一句話將沖突的兩個部分綜合起來最好不過,描述問題時轉折詞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會用but, however。問題和兩個解決方案最好在25左右說完,推薦解決方案時為了體現你推薦的更好,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第一、推薦方案的好列出來;第二、推薦方案的缺點找理由弱化一下,甚至讓其轉化成好處;第三、另一個解決方案的缺點列出來。
注意:第三、四、五題通常涉及到第三人稱,所以第三人稱單數出錯的情況很常見。He/she thinks/does/doesn’t/has/hasn’t/agrees/disagrees/takes一定要經常去聽自己的錄音,仔細找出三單出錯的地方并更正,只有自己對自己說的內容有意識了才能去改正所犯的錯誤,而聽錄音是培養意識的第一步。
Task 6
螞蟻筑巢:螞蟻的巢穴在筑在地下,地下比較干,所以土會硬,為了保證土壤的濕度方便他們筑巢,它們就要去搬運水。教授講了2中運水的方式:
方式一:自己去巢外收集葉子上的水,然后運回到洞中,很累,得一次一次搬;
方式二:建一個集水器water trap,晚上把植物上聚集的露水引下來儲存到集水器里,白天通過一個hole運到蟻巢里。
最近第6題生物學內容的比較多,7月以來的7次考試中只有7月4日和9月5日的為非生物學。而這一道還是跟之前一樣,兩種收集水的方式分為兩部分來回答,先說完第一種方式再說第二種,這樣不容易混淆。還要注意題目中出現了對于收集水的方式的評價,答題時不要遺漏。
n. 圈套,陷阱,困境,雙輪輕便馬車
v. 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