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單詞trivial說起
帶你領略單詞背后的東西方文化差異
Trivial,表示瑣碎的,不重要的,用中國話說叫“雞毛蒜皮”,說的文藝一點,叫“家不長里不短兒”或者“八卦”。比如在2008年10月的SAT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目:
Readers of history often marvel that___events were triggered by actions that seemed____at the time.
(A) marginal.. unconscionable
(B) arbitrary.. capricious
(C) momentous.. trivial
(D) revolutionary.. cataclysmic
(E) inconsequential.. inane
這個題目的答案是C選項,全句的意思是很多重大的事件在一開始看起來都很不起眼。“不起眼”這個意思用的就是“trivial”這個詞。
那么,trivial為什么表示“瑣碎,不重要”呢?
從構詞的角度看,前綴“tri”表示“三個”,詞根“via”是“way”的變體,也就是說,這個詞的本意是“三條路”。這又跟“瑣碎”有什么聯系呢?
在西方,三條路,也就是三岔路口,往往是會擺黃昏市場的地方。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黃昏市場通常是家庭主婦們的集散地,而家庭主婦們湊在一起干嘛?八卦唄!所以trivial就表示“家不長里不短兒”嘍!
然而,在東方,“三條路”,也就是“三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典故:
王莽專權時,兗州刺史蔣詡辭官回鄉,于院中辟三徑,唯與求仲、羊仲來往。因為政治黑暗,官場充斥了勾心斗角,所以杜絕一切利益往來。
在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有一句“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用的就是這個典故。因為厭惡官場的人情世故,感到自己的“心靈之路”已經日趨荒蕪,好在“松菊”(不要想歪哦)的君子氣節還在,所以要“歸去”。
由此可見,還是中國人比較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