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起來看到了728的分數 30+27+26+27=110 話說查的時候沒什么,查完反而開始手抖了(是延時嗎?!)
一戰的時候口語只有23, 在二戰前一個月專攻口語,其中借鑒了不少經驗貼。這次報著不管是什么分數都是最后一次的心態去考的。所以總結一下總結的體會,希望能給各位同學們一些借鑒和參考!
閱讀:
閱讀重在TPO, 考前把OG+TPO都做了一遍。可能一開始會覺得沒有頭緒,但做到10套題的時候會慢慢發現TOEFL的閱讀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從一開始3篇可以錯6-7個到考前3篇至錯1個甚至不錯,TPO 24套題我覺得是完全足夠了。TPO都是歷年的真題,所以每一道題ETS都是深思熟慮才出給考生做的。這樣說的意思是——閱讀不要主觀臆測。 除了infer的題,每一道題都要回到原文中去找答案,如果沒有,一定不要懷疑是ETS讓你猜了,回去接著找。一開始做TPO的時候我就會犯主觀的問題,看完選項就憑著印象去選答案。其實正確的選項一般都是原文的paraphrase,仔細尋找都可以在段落中尋找出來。
對于最后一題總結題,我習慣與把選項寫在草稿紙上。看到與原文意思不符的直接打叉。這樣一般能排除1-2個。然后看有沒有談到細節的問題。如果出現了文中的地名、人名等專有名詞的一般都是文中的例子,這種也一律打叉。運氣好的話排除法可以做到只剩3個選項。如果還有時間,就把正確的選項和原文的段落進行比對。 一般一個選項可以概括1-3段的內容(視段落長度而定) 而每一段中間一般會有一句總結概括性的句子。這時候就需要掃視,把所有的例子撇開不看,只看關鍵的中心句。通常3個選項可以把全文的所有段落都包含進去。這樣排除+檢驗基本可以保證最后一題不錯了。
由于現在改革后是60分鐘三篇的形式,還是要保證每一篇能在20分鐘內完成,否則如果前兩篇都給自己降低要求超出幾分鐘,碰到最后一篇難度大的就會是致命的。
對于時間的控制,我在考試時10分鐘時能做到8-9題的樣子,這樣后面的時間還是很充分的,還能留下5分鐘給最后一題。
聽力:
一戰的時候聽力是滿分,這次考前完全輕視了聽力,導致考試問到一些細節的時候完全沒有印象。
我認為聽力的關鍵在于:聽>記。
conversation基本就不需要記很多的內容。以前看到一位前輩寫的經驗,“把你當成對話現場的旁觀者來聽” 對話一來時間不會很長,二來中間有很多的廢話。所以集中精力去聽兩人的內容就可以了。
Lecture覺得現在ETS有所改革了。從TPO上也可以看出雙選的題開始多起來了。考試的時候基本上每一篇都會有一道雙選的題,雙選一般都在考察細節,所以更加需要集中注意力聽內容。lecture聽和記的比例個人覺得是 6:4 記筆記的本身就會干擾自己的聽力,所以能夠多聽就不要記,因為整個內容會在你腦中有一個潛意識,當看到問題的時候還是能夠想得到的。筆記的本身只能是輔助,一定是在你聽到的基礎上才可能將它轉化為筆頭上的內容。所以如果一味記筆記而漏聽了內容,那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以上是對于聽力能夠聽懂90%以上,但會漏聽一些細節的建議。如果在聽力的能力上還有待加強的,這里強烈推薦聽寫,聽寫的內容可以是TPO的聽力,詳細的辦法可以看一些聽寫的經驗貼。
平時如果要加強聽力,我的辦法是把聽過的TPO音頻放在mp3里聽。聽的時候不需要記筆記,但要聽清里面的每一個單詞,就像給自己做聽寫一樣。這一個過程是長期的,可以從備考的一開始就進行。久而久之會發現自己對于細節內容的理解力能有很大的提高。
口語:
這次的備考時間大多花在的口語上。從23到26其實就是從GFF==》GGF。
這里先吐槽一下:一戰的時候被認為是吉日,所以準備了小馬的所有機經。結果大家也知道2011年9月18日那天ETS突然抽風,所有的預測都沒有中,考了一套不知道哪里來的北美舊題,之后還一度引起了機經無用論風波。
2012年7月18日,本人又碰到了大陸同一天出了兩套題。原本的新題日也變成了兩套舊題。而且本人考的一套還是極少數人考到的舊題,導致看小馬的時候看別人的機經討論覺得自己穿越了。
但是,機經仍然是有用的,特別是在口語上。
Q1, Q2:
曾考到一直在1,2題上得fair,自己一開始心里也沒有底,怕考到了很偏的題目。但真正考試的時候,練習的機經還是非常有用的。對于前兩題,關鍵在于:背機經
各種機經都可以拿來背,而不是僅僅限于預測的部分。因為在20-30篇的準備情況下,基本可以覆蓋一些常見的問題。本人兩次考的都不是預測內的,但都將準備的機經轉化成了答案,而且都是GOOD。所以大家可以多收集一些Q1 Q2的題目,用一些盡量personal的答案,不要泛泛而談。例子要生動,理由可以是千奇百怪,但只要最后能自圓其說就可以。例子的數量1-2個就可以,不要用first,second,third之類的連接,會有模板的嫌疑。例子雖然少但能夠develop充分就完全能夠滿足要求了。評分的已經聽過太多“萬精油”的例子,所以千萬不要準備這樣的例子當做萬能的。如果想要口語上25+ Q1 Q2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那么什么是自己的特色:其實萬精油的答案之所以會被認為“萬精油”,主要是沒有加入自己的內容和感受,讓人聽來覺得籠統而顯得不真實。 比如到的交朋友、開闊視野、緩解壓力完全可以,只需要稍加一些改動。例如:
交朋友:經常去公共場所能交到很多朋友。比如我自己,在去XX公園的時候,認識了XX(要說出名字),我們一起聊了什么話題,因此我覺得去公共場所是很好的。
考試時Q2問要不要在進入大學前考慮職業目標: 要! e.g. 我的一個叔叔XX在大學主修經濟,但是工作成為了一個工程師,所以他荒廢了四年的大學時光還要重新自學工程學,這是非常可惜的。
這里只是舉一個例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用中文與人交流的時候,自己是如何闡述一個問題,一個生動詳實的答案才會讓對方相信你的觀點。對于TOEFL的口語也是這樣。
Q3-Q6直接說內容!考前我專門花了7天的時間天昏地暗地練習口語,但總是發現說不完。于是,我索性擺脫所謂的模板,直接將聽到的或閱讀中的內容。
總結:我從口語23到29最大的感受就是絕對不能使用模板。因為一方面模板都是且陳詞濫調,萬金油一樣的答案,除了讓你的回答突然變得莫名其妙地流利以外沒有任何好處。另一方面,不用模板可以騰出時間讓你說細節,這樣更能展現你對聽力或通知的理解,以及你真實的口語能力。
這里的模板不是說絕對不能有,那個可以有……
只是模板一定要簡單。
Q3: The university is planning to...
However, the man/woman objects to/ favors the decision
Q4: XX refers to XX
Q5: the man/woman ... There are two solutions available .....
Q6: 直接說吧!!
這樣輕描淡寫的“模板”不會讓人覺得累贅,也能留下更多的時間給聽到的內容。
聯系口語的時候推薦一個網站yeeaoobox,本人考前10天每天就昏天黑地地練習。它有軟件版也有網頁版,推薦網頁版。網頁版有Q3-Q6的題目,包括閱讀和聽力。如果感覺自己某一題有問題,就抓住這一題狠狠練,那么多題目相信絕對夠用。而且錄音后一定要反復聽自己的錄音,可以發現自己的發音問題和語音語調的問題。如果內容+語音都能有所提高,相信口語提分也不成問題。基本上每一道題都會有參考答案。注意!只是參考答案。答案有借鑒價值的是其中的內容,也許自己說的某一個點不夠詳細,答案可以提醒你一些。
寫作:
本人的寫作分數并不高,所以也沒有什么經驗可談。唯一可是說的就是字數是越多越好。
綜合寫作寫好自己的模板,字數在250+就沒有什么問題了。
獨立寫作字數最好能上450+ 這樣內容就算再來應該能有27+ 。兩次考試的作文題都很奇葩,但本人一戰寫了550+ 二戰530+ 內容完全就是胡編亂造的例子+小兒科的理由。但相信字數上是有幫助的。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些經驗。托福應該是每個人留學夢的開始,一個好的托福成績能為今后的考試和申請打下很好的基礎。所以希望各位同學努力練習,也希望自己的經驗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