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作為合肥新東方學校國外考試部的一名托福聽力老師,參加這次ETS中國區舉辦的托福教師培訓與研討會。
這次會議分為兩個版塊:第一部分是由ETS的托福培訓師給各個機構派來的參會老師進行有關托福考試和英語教育相關的培訓;第二部分則是ETS(中國)的項目經理跟大家分享ETS的考試項目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的趨勢。
在第一個版塊中,ETS的培訓師Mei Li教授與參會的各位老師分享了ETS的命題思路與考試趨勢,尤其強調iBT考試的變化是基于廣泛研究的基礎上的,比如說為什么會出現綜合任務,將輸入(閱讀,聽力)與輸出(口語,寫作)融合在一起,這是因為調查了在北美大學的各種教材,講義,考試和課堂之后做出的決定;又如,ETS有超過200萬字的數據庫,來源于北美大學的教科書,講義和考試中,學生在出國留學后會發現這些單詞的確是真實應用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的。因此,基于這些研究,ETS的命題原則就是,盡可能的真實,接近真實的北美大學校園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
在談到大家都關心的口語和寫作評分細則時,培訓師重點分析了每項評分細則的內容和考查的方向以及一些注意事項。如:口語的評分是由ETS專業的高水平的考官進行評分。一個考官最多評不超過兩個考生的口語答案,所以一個考生的考試成績可能由3到6個考官的評分平均而得,這也是為什么有的考生原始分數出來會是3.33分這樣的分數。而從現場聽的幾個Level 1到Level 4的口語答案中可以看出,結構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標準,口語的答案一定要條理清晰明確,其次是表達,不能有明顯的停頓,還有就是語言的運用,但是考官對詞匯和語法并不是特別苛刻,只要能明確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就是好的語言,不必刻意強調用高級詞匯和句型。
對于口語考試有幾點注意事項:
1.考官并不會將考生的成績互相進行比較,只會與評分標準進行比較;
2.最好不要直接引用題目中的原句,可以用不同表達方式將相同的意思傳遞出來;
3.可以說的慢,但是要以很平穩的節奏說(其中有個Level 3的例子就是令人驚訝,說的內容并不多,也有停頓,但是總體的節奏聽起來是在考生的掌握中的,因此盡管說的非常不完美,考官還是給了Level 3);
4.也可以表達自己不完全同意某個觀點,但不要把話題越拉越大,而是將自己的選擇縮小,然后用例子支撐自己觀點;
5.三個評分標準同樣重要,考官是看綜合表現。
接下來是關于寫作考試的評分標準分析。寫作也是由OSN(E-rater)和考官綜合進行評估,E-rater主要評估方面是關鍵詞和語法。 和口語一樣,寫作也是看結構,其次是內容,然后是語言。
關于綜合寫作,ETS的培訓師強調,聽力的內容非常重要,學生的綜合寫作應該是建立在所聽講座的基礎上,并涉及到閱讀的內容。因此,寫作的過程應該是對聽力內容的回憶,再和所讀的內容進行對比。需要注意的是,閱讀部分要被提及,但是不要過多提及。另外,要表明自己的觀點,不要打擦邊球,不要搖擺不定。
關于獨立寫作,說到了所謂的“模版”問題,培訓師的觀點是學生需要實際情況靈活使用“模版”,如果使用的不自然,不靈活,那模版就會顯得尤其生硬而得不到好的分數。而關于例子,可以使用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的或者自己在范文中看到的,但是需要做相應更改,使之自然貼合自己的文章,不要照搬硬抄。對于獨立寫作命題的趨勢,培訓是說今后的考題會越來越貼近真實的生活場景。在被問到什么才是好的文章結構時,培訓師給出的答案非常簡明扼要,所謂最好的文章結構,就是開頭,中間段和結尾(Beginning with thesis statement, Body and Ending)。
關于寫作的一些注意事項:
1.句子開頭最好是字母大寫;
2.關于字數的問題,沒有上限,但是時間有限的,說得越多,錯誤越多,重點在于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做多少論證;
3.最后的分數是兩個任務(獨立任務和綜合任務)的平均分;
4.例子中個人的經歷和名人的例子同等分量。
關于閱讀和聽力的部分主要講的是大家關心的加試題問題,在此方面ETS給出的官方解答是以下幾點:
1.加試題不算分;
2.加試題肯定會出現,但是無法標明;
3.加試題的目的是在于試題的研發以及測試,并不會影響考生的實際成績;
4. 不管是不是加試題都好好做題,按照正常水平發揮就行了。
第二個版塊中由ETS中國區項目經理Lynn和大家分享ETS在中國市場的現狀和未來的規劃。讓我們了解到除了傳統的托福,GRE項目之外,ETS接下來將重點推廣針對初中生出國留學的青少年托福(TOEFL Junior)考試和作為國際合作項目選拔考試的學院托福(托福ITP)。尤其是TOEFL Junior在中國的市場會越來越大,在美國高中的接收范圍會原來越廣泛,以后會像如今的新托福一樣成為全球范圍的標準化考試,為越來越多的初中生提供更多選擇。
總的來說,這次的培訓會議非常具有啟發意義,不僅是我作為聽力老師了解到了托福口語和寫作的命題方向和評分標準,也對今后的課堂教學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加上和各位老師的交流與溝通,了解到了自己的差異和不足,明確了接下來努力的方向,是非常值得參加的一次會議。
作者:周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