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七歲那年的一個假日,我的朋友們在我的口袋里塞滿了銅幣。我便立刻去了一家兒童玩具專賣店。走在路上時,我看到一個男孩手拿哨子,那哨音是那么令人陶醉,于是我傾盡口袋里的錢買了一支。然后我就回到家中,走到哪吹到哪。我對哨子非常滿意,但是哨音卻吵得全家不得安寧。當我向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們講起買哨子這筆交易時,他們都說我付了哨子本身價值的四倍的價錢。他們還提醒我,那些多付的錢可以用來買些什么好東西,并且嘲笑我是多么愚蠢,這使我惱羞成怒,不禁哭了起來。一想到這件事,我就懊悔不已,并且這種懊悔遠遠超過了當初哨子給我帶來的樂趣。
不過這件事后來讓我受益匪淺。因為那支哨子的印象頻頻在我腦海中浮現,所以當我趨于誘惑想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時,我便對自己說,“別為那只哨子花費過多,”這樣就把錢節省下來了。在我長大成人,走向社會,目睹了人們的所作所為后,我覺得我碰到了許許多多“為一只哨子花費過多”的人。
如果我結識了這樣一個吝嗇鬼——他一心只顧斂財、守財,卻放棄了生活上的種種舒適,放棄了施善于他人帶來的樂趣,放棄了作為一個同胞的所有尊嚴,放棄了友誼的歡樂,那么我就要說:“可憐的家伙,你為你的哨子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當我遇到一個浪蕩子,他既不思增長才智,也不想增加財富,而只是一味尋歡作樂,甚至糟蹋自己的健康,“迷途的人,”我要說,“你不是在為自己尋找樂趣,而在自討苦吃。你為你的哨子花費過多了。”如果我看到有人相貌姣好,身穿華麗的衣服,住著漂亮的房子,用精致的家具,戴著好看的耳環,這一切花費都超過了他的財力,因此落得個債臺高筑的境地,“唉”,我說,“他為他的哨子花費得太多、太多了!”總而言之,人類的不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事物作了錯誤的估價——換句話說,“為他們的哨子付出的代價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