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調的意義

語調(intonation),即說話的腔調,就是一句話里聲調(pitch)高低抑揚輕重的配制和變化。世界上沒有一種語言是用單一的聲調說出的,以英語為例,英語有五種基本語調:升調(↗)、降調(↙)、升降調(∧)、降升調(∨)以及平調(→)。一句話除了詞匯意義(lexical meaning)還有語調意義(intonation meaning)。所謂詞匯意義就是話中所用詞的意義,而語調意義就是說話人用語調所表示的態度或口氣。一句話的詞匯意義加上語調意義才算是完全的意義。同樣的句子,語調不同,意思就會不同,有時甚至會相差千里。請看下例:
1)A:Jean,can you bring me the newspaper?
B:Sorry?(↗)
Jean用升調說“Sorry”,其意思是“I didn't hear you.Could you say that again,please?”
我們再看下句:
2)A:Jean,can you bring me the newspaper?
B:Sorry.(↙)
在對話2)中,Jean用降調說“Sorry”,顯然其意思是拒絕幫助或無能為力。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Kenneth L.Pike認為:
一個音節的絕對調高是不重要的,而一個音節與另外一個的相對高度才是非常重要的。
英語有四級能區別意義的調高:
1)特高調(extra high),即比正常的聲調高兩級,常在感情特別激動或驚訝時使用。
2)高調(high),即比正常的聲調高一級,一般用于語句中關鍵性的重讀詞。
3)中調(mid),即說話人聲音的正常高度。
4)低調(low),即比正常的聲調低一級,
一般是降調的最低點。
應該按照說話人的態度來分語調模式,而不能按照句子的語法結構來分。沒有所謂“疑問句的語調”或“陳述句的語調”。因為疑問句和陳述句都可以用各種語調模式來說。
因此,對于我們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通過了解某種調型所表示的某種態度或口氣也就頗為重要。事實上,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考試中,我們的學生常會因為對這些知識缺乏了解而無法確定說話人的態度、的感情、的口吻和意圖等。然而這又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本文將通過具體的例子從兩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I.一句話中絕對調高及音調的相對高度所包含的意義
眾所周知,人們在興奮、的驚訝或感情激動時說話的語調就高,而在相反的情況下,語調則低。因此,在同一個場合中,如果一個人的語調明顯高于另一個,或明顯低于另一個,以此就可以推斷出該說話人的意思及態度。
這里我們要著重談談一句話中語調的相對高度的不同所包含的意義。一句話中的語調波峰一般都是句重音所在。通過一句話中的語調波峰所在,我們就可以了解說話人的意思。如人們讀“I live in the city.”這句話時,由于強調的對象不同,語調也就隨之發生了變化。現不妨比較如下:
I(↗)live in the city.(隱含著在場的其他人不住在城里的意思)
I live(↗)in the city.(表示“我”只是“住在”城里,其隱含的意思是“我不在城里工作”或其他意思)
I live in(↗)the city.(表示“我住在城里邊”,其隱含的意思是”我不住在城外“)
因此,對下面的對話所提問的問題進行選擇時,就不難回答了。
3)M:Linda looked very tired these days.
W:She looked OK to me(↗).
Q: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Linda?(D)
[A]She saw Linda and me.
[B]Linda said she was fine.
[C]She looked up the word for me.
[D]She considered Linda was all right.
這句話里的句重音碰巧落在句子的最后一個單詞“me”上。因為女士用升調重讀“me”,這表示了女士有意與男士的看法形成對比,意思是:在你的眼里,她顯得疲憊,可在我看來,她沒什么問題。這表示了她那種無所謂的態度。
II.某些句型由于句尾語調的改變而引起意義改變的現象
1.使用疑問詞who, which, what, how, when, where, why的特殊疑問句可以用降調也可以用升調,但含義是不同的。如:
4)A:Mr.Smith thinks we ought to get the money in hand first.
B:Who?(↗)
A:Mr.Smith.
B用升調說“Who”,表示聽不清對方談話中的某一部分,要求對方再重復那一部分。
5)A:We'd like to have someone to say a word at the beginning to welcome the group.
B:Who?(↙)
A:We thought that you or Dr.Johnson might do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