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

當原習語的隱含意義很明顯或很容易推斷時,讀者可以通過字面領悟它的含義,則直譯字央意義。All roads lead to Rome譯成“條條大道通羅馬”。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再如以下幾例:
雪中送炭棗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棗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 favour
“瓜田李下”來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譯為Neither adjust your shoe in a melem patch,nor your hat under a plum tree。
類似這樣的習語譯文,讀者只要用心體會一下,就會明白其隱含意義,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閱讀的趣味。
2、意譯
有些習語由于文化因素的影響,在翻譯時無法保留原語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可將原文的形象更換成另一個譯文讀者所熟悉的形象,從而轉達出原文的語用目的,譯出隱含意義。如何自然教授在《語用學與英語學習》中舉的一個例子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如果按字面意義直譯,讀者會不明白,為什么是羅馬而不是別的什么地方?其實它的隱含意義就是“入鄉隨俗”,若譯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則更為形象生動,關于譯成以上兩者中的哪一個,則要視原文原文體、上下文語境而定。
我們知道“龍”在英漢兩種文化中的意義完全不同,所以漢語“望子成龍‘的形象在英譯時不能保留,可意譯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又如英語習語a cat on hot bricks形象是一只在熾熱的磚頭上行走的貓,痛苦而狼狽,這個情景和漢語的“熱鍋上的螞蟻”不謀而合,都表示“焦急而狼狽”,翻譯時更換了形象,更利于讀者的理解。
有些習語在翻譯時無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而只能譯出它的隱含意義,如“天有不測風云”,若把它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毫不保留地譯成英語,會使英文讀者不知所云,因為漢語中“風云”的文化含義一般的西方人很難理解,若把它的隱含意義譯出,就會一目了然: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這種情況在源于典故的習語中較常見。如Achilles'heel若直譯為“阿克勒斯的腳后跟”并不能讓大多數人理解,而譯出它的隱含意義“唯一致命的弱點”更恰當。
又如:the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在譯成漢語時,其中的字面形象dog、bone都不能直譯,只能舍棄它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譯出隱含意義:“以你說別人壞話的人,也會說你的壞活”。
同類的例子還有fight like cat and dog如果按字面意義直譯成漢語,雖保留了原文的形象,但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We still love each other very much, but we fight like cat and dog可譯為:“我們常吵吵鬧鬧,但仍很相愛。”
3、還有一些習語,其中的形象直譯后雖不會產生文化沖突,卻會造成語用失誤,譯文讀者不能理發解其含義。命名譯文形象生動,體現出原文的風格和韻味。如:黃鼠狼給雞拜年,the m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U>not mith the best of in梩entions.盲人瞎馬棗A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U>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棗you can'take your horse work without feeding her.
4、其它
英漢習語中有一些屬“貌合神離”,字面意義相同,隱含意義(包括褒貶意義)卻相去甚遠,不能互譯。如laugh off one's head和“笑掉大牙”,前者指to laugh in an extreme may,or beyond reasonable limits.而漢語“笑掉大牙”卻是“看笑話”的意思。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和“令人發指”,前者含義是看到或聽到某些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而后者的意思為“令人非常憤怒”。
有些習語含有褒貶義,翻譯時不可隨意對應。如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mill appear與漢諺“說曹操”并無貶意。把“雨后克筍”與like mushrooms相對應也是不合適的,前者指好的事物大量出現,且有很強的生命力,而英語中的mushroom往往同時含有“生長迅速、滅亡消失也迅速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