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思維差異在SAT考試中體現的比較明顯。下面就以SAT閱讀部分為例來說明這一點,希望對同學們備考SAT考試有所幫助。
由于有很多人把SAT考試叫做美國高考,因此很多考生和家長對SAT考試的第一反映就是把它與中國高考進行對比。很顯然這種對比是沒有意義也不可能得出什么結論的。因為兩種考試是建立在不同的 思維基礎之上的。
還記得中學時代所做的語文閱讀理解中總會有這樣的題目:請問,魯迅為什么會在文章的第二段運用了“XXX”這個詞?多數的學生都會覺得此類問題無從下手于是便隨便選了一個還能說得過去的選項。而老師公布的答 案卻經常與我們的選擇相差甚遠。
當我們問及老師為什么的時候,老師們的解釋永遠都是“你們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你們還要結合作者的處境……”
SAT考試的閱讀理解則很不一樣。SAT閱讀理解明確規定,不考察考生任何課外知識與課內知識,只考察學生的推斷能力。換句話說,我們只要能夠對SAT閱讀的文章本身理解透徹就完全具備考取高分的可能性。
多數SAT閱讀理解試題都是不需要考生經過幾重思考后才能得出答案的,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在原文章中找到題目的印證(PASSAGE EVIDENCE)就完全可以選擇正確答案了。
這種只轉“一道彎兒”的問題考查模式也充分印證了SAT的美式思維,同時我們中國人也應該盡力避免我們平時的中式思考模式以達到一個良好的考試效果。
以上就是中美思維差異在SAT閱讀部分中的體現。總而言之,我們中國考生要從思維的根源上認清SAT考試。這樣相較于其他國家學生,我們才不會顯得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