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SAT滿分同學的經驗分享。其中不僅講述了他的SAT考試經驗和學習技巧,也談到了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希望以下信息對同學認識和備考SAT考試有所幫助。
當眾多高三學子還在為6月份的高考緊張準備時,上海男生王同學已經開始在復旦大學旁聽自己喜歡的課程了。今年夏天,他將飛往美國,在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開始他的大學生活。未知的環境,需要他打點的不只是行李,更多的是面對的心情和勇氣。
一年前,王同學還只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的一名普通高二學生,而在去年5月他去新加坡參加了SAT1考試之后,就成為了媒體追捧的熱點人 物,因為他在這場被稱為美國“高考”的考試中取得了2400分的滿分(分析性閱讀800分、數學800分、寫作800分),也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獲得SAT1滿分的考生。
據了解,每年全球有超過200萬人參加SAT考試,在最難的SAT1考試中獲得滿分的也只有幾百人,基本上都是美國學生。去年10月,王同學又在新加坡參加了SAT2的考試,獲得了2360分的好成績(總分2400分)。
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的王同學一開始對英語興趣并不大,直到他升入上海外國語大學附中后,才開始對英語產生興趣。王同學坦言,“學英語很講究學習氛圍,上外附中的英語高手很多,同學間會相互學習。”他和好友最愛比拼單詞量,相互戲稱“單詞狂人”。課間,他倆常玩“猜單詞”的游戲,又好玩,又可 以背生詞,還不容易忘記。
對于如何學好英語,王同學最大的感受是,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扎實的基礎非常重要。
實際上,王同學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看英漢對照簡寫本小說,選擇的都是世界名著和偵探小說,每天至少看一個小時,看了有200多本。到了初一,王同學開始閱讀英文原著,還是以小說為主,讀的第一本純英文原著就是《哈利·波特》,“一開始讀,心里也沒底,不知能不能完全讀懂,不過我讀的都是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書,慢慢就越來越有底,基本能看懂了。”王同學認為,通過閱讀英文原著學習單詞要比死記硬背的效率高很多,“閱讀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不會的單詞,那就查字典,然后再回到原文中理解,幾次下來單詞就記住了,而且印象會比較深刻。”
有了一定的詞匯量后,王同學開始選擇閱讀一些介紹西方歷史、藝術、哲學的英文原著,甚至還讀了西方的古典音樂史、科學史等,閱讀這些書籍也并非僅僅為了學習英語,而是因為這些都是王同學的興趣愛好。王同學喜歡莎士比亞,看了不少莎士比亞的劇本、生平和一些評論,“有些內容,看中文和英文是不一樣的,看英文原著,可以慢慢體會英語語言的美感以及文學作品內在的美”。
王同學笑言自己的興趣“相當廣泛”,文學、藝術、哲學、數學,不一而足,高一時開始喜歡上哲學,就看了不少哲學史的書籍,對柏拉圖、康德、尼采都很感興趣;而且他也并非是個“書呆子”,特別喜歡踢球,是班上足球隊的前鋒,甚至半夜三更也會爬起來看歐冠聯賽。王同學的高中生活相對輕松不少,平時的作業不多,下課后經常會去踢踢球,晚上基本上就是閱讀,每天保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周末則會去同濟大學學習德語,而且成績也不錯。王同學自己也強調,自己并非只有英語成績最好,“其他學科也很好”,實際上,他在小學時就獲得過全國華羅庚數學競賽三等獎。
大量的閱讀和廣泛的興趣讓王同學“應付”SAT也得心應手,其實,在高一下學期時,王同學就參加了托福考試,而且取得了663分的高分。王同學認為,SAT和托福不同的是,它更注重知識的積累和底蘊,“SAT重點不是考查具體的學科知識,而是考查考生的學習水平,包括思維、邏輯能力等。”
由王同學的SAT考試經驗可見,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助于SAT考試的通過。所以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也要注重自己興趣的發展,也許到了錄取那一刻,主考官看重的正是你的某一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