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般的中國高中生來說,備考SAT考試的時間都不會少于半年,很多考生在這段時間內(nèi)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壞習慣而影響自己的備考節(jié)奏和備考的效果。那么我們需要在備考中避免哪些壞習慣才能更加有效率的備考呢?
一、懶惰:
懶惰這個東西是人類的劣根性,很多SAT考生明明定了計劃,卻總是拖拖拉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而且,學習時懶于鍛煉身體,透支身體,SAT考完,也給身體留下不少麻煩。
二、迷信:
整天在網(wǎng)上喊:“XX牛人,趕快幫我們制定一個復習計劃吧。”疏不知,每個人的基礎(chǔ)不同,只有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才最可靠。還有就是迷信所謂的培訓,以為交了銀子,聽幾個人白活幾個月就可以出師了,可實際上,出了培訓班僅僅是入門而已,有的甚至連入門都入不了。可以說,迷信=懶惰+愚昧。
三、閉塞:
閉塞的人很少上網(wǎng),很少交流,閉門造車。他用的教材可能早就應該淘汰,他的學習方法可能已不適合最新的考試趨勢,但,由于不樂于也不善于獲取信息,他與別人的信息溝越拉越大,他沿著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
四、浮躁:
耐不住寂寞,一會想MM,一會想看球賽,一會想打游戲。醉心于各種考試技巧的研究,研究技巧的時間比作題的時間還要多,最后,人家靠熟練無招勝有招,你卻丟西瓜揀芝麻。記住:技巧多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熟練是SAT的真諦。
五、猶豫:
每天徘徊于自己行不行,到底什么時間考等問題上,猶豫中一年又一年。對待SAT的態(tài)度要果斷,判斷好得失利弊,估摸好大致的學習時間,然后制定計劃,排除一切困難,拿下。
六、輕敵:
以為自己在高中的學習成績那么好,學年前多少名,高中就拿下英語四級等等,于是便將SAT不放在眼里。記住:SAT不是語言考試,是一場能力測試,英語是基礎(chǔ),更重要的是測試你的邏輯思維水平和及詞匯水平的深度和廣度。邏輯思維的水平并不是一時半刻就能練出來的,但是通過對題型的熟悉還是有一定的提高作用的。
七、膽怯:
害怕失敗,臨陣怯場。如果你學習SAT是抱著提高英語水平,提高綜合能力的態(tài)度來備戰(zhàn),失敗與否并不重要。詞匯、閱讀、作文,每一項都能對英語水平有所促進:所以不管最后結(jié)果如何,你收獲了沉甸甸的英語。因此,你如果不是急功近利,抱著僥幸態(tài)度參加考試的話,完全能以從容的心態(tài)走進考場。
如果大家能夠在自己備考SAT考試的過程中努力的跨過這七座大山,大家就能讓自己的備考更加的從容也更加的有計劃,當然最后取得的效果也會讓自己滿意。備考的過程是單調(diào)的,但是只要前方的目標明確,相信大家都能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