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考試是絕大部分中國中學生進入美國本科大學的前提條件,在所有三個考試項目中,SAT閱讀考試的難度無疑是最大的,不僅僅是在詞匯量上遠遠不夠,在句子的理解以及文章的閱讀思路掌握上也有很大欠缺。那么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呢?更多SAT備考資料請點擊
對于剛剛開始備考SAT閱讀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很痛苦的開始,尤其對于初三和高一的學生來說,他們常常抱怨SAT閱讀題根本就"讀不懂"啊!其實正的"讀不懂"在現實中是極少出現的。
不管是高三的學生,高二的學生還是高一、初三的學生,仔細想想,其實在SAT閱讀中都能找到讀得懂的片段,或許是一些詞、或許是幾個小分句,甚至實詞全都不認識,但是從句子結構中能夠知道"A像B","A和B相反"等等這樣的邏輯關系,只不過初三或高一學生讀得懂的東西特別少罷了。因此,SAT閱讀的"讀不懂"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懂得少"的問題。
而造成這樣的現象的原因一般可以歸結為下面的幾點:從SAT閱讀考試本身來說-----詞匯覆蓋范圍廣、文章結構多樣、題目邏輯復雜、時間緊張等都是影響因素。從中國的中學生本身來說-----詞匯量小,句子結構分析能力弱,習慣逐字逐句讀文章,以及背景知識比較少等等原因都有影響,考生需要在備考的時候集中突破。
中學生在備考SAT閱讀考試的時候遇到的問題非常集中,主要有下面的兩點:
首先,詞匯量小。人教版的初中英語詞匯除去專有名詞是2200詞,中考英語考綱詞匯1480詞,假如咱們在開始學習SAT的時候是初三或高一的話,除非咱們已經學過托福等其他課程,詞匯量就是1500詞的水平。所以文章中能讀懂的內容少而又少。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方法入手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養成看"讀不懂"的文章的習慣。
閱讀就其本身功能來說,其實是借助已知的信息來獲取未知信息的過程,如果一篇文章咱們看完發現沒有一丁點兒不懂的,那這篇文章其實也是白看了,因為什么新信息也沒得到。中學生面對一篇SAT閱讀文章時,懂的的確是特別"少",但是還是要多看,爭取通過有限的信息來把握更多的內容。閱讀本身也是可以提高閱讀能力的。
第二,在閱讀中積累詞匯。
SAT閱讀有一種重要的題型,老師們喜歡叫它"詞匯題",考的是詞匯在文中的意思,解題有一個重要的點,即使不知道這個詞的本義,也可以從上下文中猜出來。在閱讀中積累詞匯也是這個邏輯,我們會發現在閱讀過程中猜出來的意思比查出來的意思記得牢,而且記得活,因為我們是連搭配一起體會到的。所以說,閱讀是可以積累詞匯的。
其次,中學生對英語句子結構的分析能力弱。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是把握長難句的關鍵。
第一,句子的基本結構在初中已經學過了。"主謂賓"、"定狀補"的概念都已經知道了。長難句的解析也主要是找主干,"主謂(賓)"的中心分別是什么,然后把"定狀補"這些修飾成分歸到該歸的中心上去。只是長難句里修飾成分層層疊疊,又混著好多不認識的詞,讀起來就特別難受,不知道誰是中心,誰修飾誰了,天道專家提醒考生,這是中學生在準備SAT考試的時候需要關注的重點。
第二,標志句子邏輯關系的表達已經學過一部分。這主要指的是連詞和一些固定結構(如for example)。這和前面說的詞匯問題不一樣,不知道"meteorite"是什么意思往往還是能解題的,不知道"nevertheless"問題就大了。比如說,初中詞匯中表示轉折的連詞只學過四個半--but、though、although、however和while,剩下相對少見一點的,掌握用法也不是難事。
再次,就是中學生在閱讀的方式和習慣上要適應西方文章的寫法,繼而提高速度,爭取快速而準確的解答題目。
習慣一字一句讀文章和背景知識比較少,都是需要慢慢解決的問題,所幸也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習慣一字一句讀文章這點,咱們經過閱讀班的訓練,有意識地注意略讀和時間的控制,是可以改變的。而背景知識,它的用處是在閱讀中為我們省時間,它的壞處是讓我們有先入之見,順其自然或許更好一點,咱們在閱讀中慢慢積累吧。
通過上面的這三點集中練習,中學生在備考SAT閱讀考試的時候就能在基礎知識方面有更多更好的掌握,這樣就可以在閱讀技巧和文章理解等深層次方面進行更好的提高了。SAT閱讀考試雖然難,但是不是無法可依的,大家愛可依從這些角度入手進行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