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AT語法考試備考中,被動語態是大家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點,但是在掌握這個知識點的時候,需要大家對中英文表達方式都有所了解。下面天道小編就整理了關于被動含義的表達的SAT語法考試技巧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事實上,由于對中英文表達方式區分不開而影響答題的事在SAT語法考試中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邏輯思維題里面。在SAT語法考試中,中文對被動的感覺不強烈,很多實際上是被動意義的表達會以主動的面目出現。而英文對主動被動表達非常敏感。
實際上,歐洲語言里面對被動和主動表達的區分非常嚴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詩人和他作品的中文翻譯者,詩人李笠的交往中的一個細節非常清晰的表達這種區別,李詩人回憶:
“整整一下午,我倆坐在12平方米的簡陋的小屋里。當溝通遇到障礙時(當時我的口語還不允許探討問題),托馬斯就用筆在紙上涂畫起來:“這句‘我路過一棵倒下的樹’,你用的是fallet,fallet是自己倒下的意思,你的詩中樹好像是在砍伐后倒下的,這時,就應該用fallt(被砍倒)。”他說著,寥寥數筆便在紙上勾出一棵樹,一把卡在樹軀中央的鋸子。顯然,我的瑞典文受著漢語思維模式的影響。漢語里,“倒下”可以是主動和也可以是被動”
PREP 32. (26187-!-item-!-188;#058&002462)
The state has proposed new rules that would set minimum staffing levels for nurses, (rules intended to ensure that at least one nurse is assigned for every four patients put through triage in a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很多考生把這個句子判斷為2個單句,從而判斷兩個句子之間沒有連詞而排除這個選項。實際上,這個句子的第二節根本不是單句,它是一個單詞“rules”后面加上intended to XXX作為定語,而造成誤判的原因,還是根深蒂固的中文習慣:見著動詞就以為是謂語,實際上intend這個動作常做被動用,寫成句子的話表達應該是 sth is intended to do sth。類似的情況還是excite,worry, interest,等等。
關于被動語態,在中文中的表達非常不清晰,但是英文對此卻有十分明確的場景要求,所以大家在備考SAT語法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對這些常見的被動場景有所了解,這樣在考試中碰到了才能對語法知識點的應用更加的熟練。
以上就是關于SAT語法考試技巧中如何表達被動含義,尤其是在中文和英文不同的表達方式的影響下進行的。大家在備考自己的SAT語法考試的時候,對這些知識點加以適當的參考和練習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