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亞洲學生開始進入美國名校。但是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這些學生想要進入美國名校,需要比其他種族更高的SAT分數,這一結論也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贊同,并在實際中有得到驗證。
眾所周知,亞洲學生在美國頂尖大學里是學習成績都是非常出類拔萃的,幾乎是“聰明、勤勞和以學業優先”的代名詞。但正因如此,這些美國學生必須拿出比其他族裔學生更高的SAT分數,才能被美國名校錄取。
普林斯頓社會學家艾斯潘夏德更在2009年出版的《不再隔離,未臻平等》一書中一針見血指出,如果所有其他條件相同,亞洲學生和亞裔美國籍學生的SAT數學和閱讀成績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丁裔高出270分,比非裔高出450分,才能獲得被私校錄取的同等機會。在滿分為2400分的SAT測驗中考取1550分才能夠進入理想的學校。而相比之下,白人學生只需要1410分,黑人學生更是只需要1100分。
傳統意義上的亞洲學生和亞裔美國人往往被定義為“循規蹈矩的高成就少數族裔”,而亞裔美國學生在校園里則被認為是聰明絕頂但卻枯燥乏味的“學術機器人”。
目前擁有亞洲血統的學生在常春藤大學聯盟里所占的比率遠超亞裔人口在美國總人口中所占的6%,足見亞裔美國學生成績之優異,但是在申請入學時,他們非但沒有被高看一眼,反而遭受了“特殊待遇”。
因此,有批評人士指出,美國不少著名大學在評估亞裔美國學生的入學申請時,并未做到一視同仁和以學生個人表現為錄取標準,而是將種族的因素參雜其中。
由于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中存在SAT分數上的歧視,有越來越多的半亞裔美國學生在申請入學時,刻意隱瞞了自己的亞裔身份。
在佛羅里達出世、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中國人的奧姆斯特德披露,她當初在報考哈佛大學時,在“種族”欄目中填寫了“白人”。她解釋說,“因為我母親說,錄取過程對亞裔存在歧視。我并非一概而論,可是確實有很多亞裔學生擁有完美的SAT分數和完美的平均績點,但是不可能每個人都被錄取,競爭太過激烈了。”
耶魯大學的大一新生哈里基亞斯的母親是美國華僑,父親則是希臘移民,她也在申請入學時于“白人”的選項中打勾。哈里基亞斯表示,雖然她從自己的亞裔背景中繼承了許多優點,但“如果你知道自己會受到歧視,那不在‘亞裔’選項上打勾絕對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對于純粹的亞洲學生來講,這個問題更加的明顯,由于競爭越發的激烈,使得美國名校在亞洲國家招收的學生的SAT分數不斷上升,也就使得越來越多的亞洲學生更加專注于考試,而忽略了其他軟件條件的準備,對于后面適應美國大學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所以天道專家提醒考生,在備考SAT考試的時候,在提高自己的SAT分數的基礎上,大家還要在其他方面做足準備,以便在申請美國名校的時候,有更大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