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消費者聞之色變的地溝油(illegal cooking oil)在別人眼里卻可以“飛上天”。7月中旬左右,2000噸產自上海的廢棄油(abendoned oil)就將開始它們的“飛天之旅”,在通過報關(customs declaration)等手續后,這些油將被荷蘭航空(KLM)的技術人員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飛機使用。
廢棄油“飛上天”靠譜嗎?
相關負責人介紹,廢棄油的油脂在經過提純、化學反應等特殊處理后,可以加工成為0號生物柴油,這一工藝在上海一些企業均可完成;進一步處理后,可使其燃燒值等指標達到飛機燃料油(aircraft fuel)的標準,生產成為航空生物煤油。
中國飛機為何不“喝”?
一,技術成熟度(technological maturity)不夠。從“0號生物柴油”到航空生物煤油需特殊工藝處理。二,轉化成本較高。航空生物煤油的燃燒值(combustion value)和普通燃油基本相同,但比傳統燃油貴不少。三,原料(raw material)不足。生物柴油處置企業收購原料的價格不具備吸引力,“游擊隊”讓廢棄油最終回流餐桌。
“上天”能否消滅“上桌”?
網友紛紛說,如果廢棄油都“上天”了,豈不是再無地溝油?專家認為,避免廢棄油不上桌”,關鍵在源頭上,保障正規生物柴油轉化企業的原料供應。網友建議出臺更多政策打擊地溝油非法收購(illicit purchase),給予生物質燃料企業的補貼(subsidy)。
張英文表示,其公司打算先與國際上相關企業合作,提供廢棄油原料,進行利潤分成(profit sharing);等到時機成熟時,就可以形成一個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將技術引進國內。
地溝油不知道坑害了多少老百姓,現在至少有一部分可以物盡其用了。盡管現在仍不是成熟的時機,不過假以時日,相信中國的相關技術和政策會成熟起來,消滅餐桌上的地溝油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