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Chinglish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就連上世紀30年代逐字翻譯的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也大張旗鼓地進入了英語標準詞組的“領地”。當然這不過屬于“中式逐字翻譯原創版”,老外們看后莞爾一笑也就過去了。但有些情況則不同,已有的英文詞句的表意往往并非是單詞的真正意思,如果一不留神就會釀成“英語尷尬”,鬧笑話不說,表錯了意有時還會帶來不少誤會。就像一位博友在加拿大的親身經歷——他剛到加拿大的時候看到很多大廈門口都有smoke free的標志,因此由衷地感嘆道:“加拿大就是好,抽煙都免費。”
你犯過類似的錯誤嗎?不管有沒有,都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容易造成誤會的“危險詞句”——
1、成語類
pull one's leg 開玩笑(不是“拉后腿”)
in one's birthday suit 赤身裸體(不是“穿著生日禮服”)
eat one's words 收回前言(不是“吃話”)
an apple of love 西紅柿(不是“愛情之果”)
handwriting on the wall 不祥之兆(不是“大字報”)
bring down the house 博得全場喝彩(不是“推倒房子”)
have a fit 勃然大怒(不是“試穿”)
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高看或看重自己(不是“為自己想得很多”)
pull up one's socks 鼓起勇氣(不是“提上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