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高興,要心存憂患意識。
自3月9日股市似乎觸底以來,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累計上漲了46%。在道瓊斯指數113年的歷史中,只有6次反彈勢頭比這次幅度更大、速度更快。但這次股市反彈如此迅速、強勁不應當成為高興的理由,反而值得擔憂。
據耶魯大學金融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計算,按照過去10年經過通貨膨脹因素調整的平均收益計算,今年3月美國股市市盈率只有11.7倍。以這個指標來看,當時美國股市處在1986年1月以來的最低估值水平。但今天按照席勒的收益指標計算,美國股市市盈率已經飆升到了18.4倍,不僅較3月份顯著走高,也明顯高于長期平均水平16.3倍。
Heath Hinegardner
洛杉磯First Pacific Advisors首席執行長羅德里格斯(Robert Rodriguez)表示,3月份投資者害怕會遭受股市進一步下跌?,F在他們唯一擔心的似乎是錯過一波更大漲勢的機會。
羅德里格斯相信,市場普遍看好經濟最遲會在明年年初前實現復蘇的觀點是錯誤的。他表示,人們現在都在討論經濟復蘇的形態是V型還是W型,甚至是“平方根號√型”。但他認為,美國正處在他所謂的“毛蟲式經濟”狀況中,走高之后再走低,周而復始。在非常長的時期內,我們都會遠達不到正常狀況?,F在部署資本的人最終將毀壞資本。
我并不像羅德里格斯那么擔憂,但正是在像現在這樣的市場狀況下,也就是股市節節攀升帶動投資者情緒一路升溫的時候,投資者需要評估他們的情緒,考慮一下他們的想法和舉措是否合理。
今年8月,上市公司內部人士(管理人士和董事)拋售的股票規模是他們買入規模的將近31倍。而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去年9月到今年3月的熊市過程中,這一比例只是2比1。這一比例長期水平大約是7比1。
運營公司的人并不知道未來究竟會怎樣,但他們確實比外部人士更了解自己的公司。如果他們都在急切地拋售,我們其他人如何還能熱切買進?
眾所周知的是,投資者追逐過去的表現,買進任何剛剛為別人賺了最多錢的金融產品。而鮮為人知的是,投資者還追逐自己過去的表現,更多地買進一些曾讓他們大賺一筆的產品。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萊布森(David Laibson)的研究顯示,參加了401(k)退休計劃的人往往會大量增持手里已經持有的、漲幅最大的基金。萊布森說,投資者認為,那些曾讓他們親身經歷過收益的資產未來還會帶來回報,無論這樣的想法是否合邏輯。
現在的情況似乎正是如此:據人力資源咨詢公司翰威特公司(Hewitt Associates)的數據,6月份,參加401(k)退休計劃的人將新繳納資金的41.0%投入了股市。7月份,隨著道瓊斯指數上漲725點,這些人將這一比例增加至42.3%。他們還減少了“生活方式”基金中的投資,這類基金將他們的部分資產投入債券和現金。
市場最近的上漲讓未來看似可以預測了,不過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截至1930年4月9日的117天中,道瓊斯指數上漲了46.5%,漲幅與這次驚異地相似;在隨后的一年中,卻跌了近51%。1971年,道瓊斯指數漲了47%,之后卻經歷了一場漫長振蕩的下滑,跌幅超過37%。股市也可能持穩,就象1975年一場類似幅度的上漲后的幾個月里發生的情況一樣。股市還可能觸及新高,就象2004年的情況一樣,當時股指較2002年的低點漲了47%。
偉大的理財大師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他的經典之作《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中寫道,擁有表現強勁的股票的投資者應該料到股價會波動,他們不應該因暴跌而煩惱,也不該因飆升而狂喜。如果你無法做到如此的情緒控制,那么照格雷厄姆的定義,你根本就不算是個投資者。
我認為,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下采用成本平均法(也就是每個月都買進固定的數額)并沒有錯,特別是在一只低成本股指基金上。不過僅僅因為一只股票漲了,就增持這只股票,這樣做就被以下這個看法蒙騙了:一只股票的價格越漲,這只股票越安全。1929年、1972年、1999年和2007年,以及歷史上其他歷次市場泡沫中,正是這樣的錯誤導致投資者一頭栽進了災難之中。
股市上的交通信號燈已經變成黃燈了。不要試圖闖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