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Keynesian economics 凱恩斯經濟學
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開創的一套經濟理論。認為資本主義體系不能自動地趨向充分就業的均衡。根據凱恩斯的觀點,運用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能夠提高總需求,可以醫治非充分就業的均衡。
492:Keynesian school 凱恩斯學派
見凱恩斯主義經濟學(Keynesian economics)。
493:Labor force 勞動力
美國官方統計中,16歲和16歲以上的失業或就業的人口群體。
494: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勞動力參與率
屬于勞動力范圍的人口占16歲及16歲以上的全體人口的比率。
495:Labor productivity 勞動生產率
見生產率(productivity)。
496:Labor supply 勞動供給
一個經濟可供使用的工人的數量(或更一般地說:勞動的小時數):勞動供給的主要決定因素是人口:實際工資和社會傳統。
497:Labor theory of value 勞動價值論
常與卡爾?馬克思聯系在一起的學說,認為每種商品價值的唯一衡量標準都應是生產它所需要的勞動量。
498:Laissez-faire("leave us alone")自由放任("別來管我")
一種觀點,認為政府應盡可能少地干預經濟活動.而讓市場去作決策。按照亞當?斯密等古典經濟學家的表述,這一觀點明確認為政府的作用應限于下述范圍:(l)法律和秩序維持;(2)國防;(3)提供私人企業不愿提供的某些公共品(如公共保健和環境衛生)。
499:Land 土地
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中三種基本生產要素的一種(其他為勞動和資本)。更一般地說,土地不僅包括農業和工業等方面的用地,而且還包括從地上和地下所取得的其他自然資源。
500:Least-cost rule(of production)(生產的)最低成本法則
指這樣一種法則:當每一種投人要素的邊際收益產品對于該種投人要素的價格的比率都相等的時候,生產某一水平產量的成本就達到最小。
n. 參加,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