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line 等候領施舍或者救濟食物的隊伍
19世紀70年代紐約市有家維也納式面包店,老板Lewis Fleischmann為了向公眾表明店里出售的都是當天烤的新鮮面包,特在每晚11時把當天沒賣掉的面包,不論有多少,全部施舍給窮人。因此,每天晚上在面包店門口都可看見一些窮人在排隊領取施舍。據認為breadline一詞是便是這時應運而生的。道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Great Depression)該詞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基于該詞產生的短語on the breadline常用于口語,表示“非常窮的”,“僅能維持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