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任期
1937年10月,羅斯福在芝加哥參加新建大橋的落成典禮時發表演說,指出:"當某種傳染性疾病開始蔓延的時候,為了保護居民的健康,防止病疫流行,社會許可并且共同對患者實行隔離","戰爭都會蔓延。戰爭可以席卷遠離原來戰場的國家和人民。我們決心置身于戰爭之外,然而我們并不能保證我們不受戰爭災難的影響和避免卷入戰爭的危機;。"隔離演說"遭到猛烈抨擊。乃至羅斯福事后不無后怕地說:"你想領個頭,但回頭一看,身后一個人也沒有,這種情況多么可怕啊!"但是,"隔離演說"畢竟向美國公眾指出了戰爭恐怖的存在。
1938年1月,羅斯福在特別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軍建設費。國會經過激烈辯論而于5月通過文森擴充海軍法,準許以10億美元發展海軍。這一事實表明,大多數認真思考問題的美國人,已經看到戰爭的威脅并因而同意加強防務。1938年12月,在羅斯福的倡議下,泛美會議通過《利馬宣言》,反映出美洲國家反法西斯的決心。1938年3月,德軍進入布拉格之后,美國副國務卿代表總統譴責德國"肆無忌憚的不法行為"和"橫行霸道"。
1939年9月,德波戰爭爆發之后,羅斯福不得不發表正式中立聲明并實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國會召開的特別會議上,羅斯福企圖用禁運政策曾給美國帶來的災難--1814年國會大廈部分被焚來說服國會廢除禁運條款,同時聲稱"當然,向諸位回顧這上點只不過是復述歷史罷了"。經過國會內外的激烈辯論,國會通過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運條款,實行現購自運原則(現金購買,運輸自理)。羅斯福隨即予以簽署。
1940年5 月,英法聯軍經德軍打擊而潰敗。羅斯福要求國會追加國防撥款,加強戰備。為了獲得共和黨人的支持,羅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為陸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為海軍部長。大戰期間,美國歷任陸軍部長為哈里·伍德林(1937年至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到1945年9月)。歷任海軍部長為克勞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爾斯·愛迪生(1940年)、弗蘭克·諾克斯(1940年6月至1944年)、詹姆斯·福雷斯特爾(1944年繼任)。在英國面臨危亡的時刻,羅斯福開始向英國提供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