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閱讀中什么叫linkers?用中文來說,就是有著起承轉合作用的連接詞。這些連接詞如同身體中的關節,是一篇完整且思路清晰的文章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抓住了連接詞,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的邏輯架構,抓住了作者觀點的走向,這對迫切想要提高閱讀速度的同學們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北美考試,不管是側重用考察語言能力的TOEFL,IELTS,還是以語言為載體,考察思維能力的SAT,GRE,GMAT,在閱讀這一部分,都會有對邏輯關系的考查。我們就以TOEFL為例,從本質上說,托福考試是一項結構化考試,如果你能抓住文章中的連接詞,敏感而準確地把握邏輯關系,即使單詞量不夠,也不一定知曉每一個語法成分的稱呼,獲得一個理想的分數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這也許就是很多學生一直在追求的傳說中的“語感”吧。這種“結構感”,對于國內“變態級”英語考試——考研英語也有用武之地,我們做過一個測試,一個長期教授托福閱讀的老師,用“結構法”解題,也可以獲得75+的高分成績,這是很多奮斗在考研中的考生都夢寐以求的一個分數。
具體來說,“linkers”可以用來表示因果、轉折、比較、讓步、遞進、例證等邏輯關系,在托福閱讀的考試中,考察最頻繁的當屬因果關系、轉折關系、例證關系和類比/對比關系。在解題技巧的訓練中,要著重抓住這四大邏輯關系和八類常見題型之間的聯系。比如因果關系會普遍的出現在細節題和推理題當中,細節題重點考察的句子理解和同義替換的能力是突破其他題型的基礎,除此之外,細節題是備考的重要原因還在于它在一套考題中所占的比重,在OG書上第38頁有細節題的詳細介紹,在真題中,一篇14道題的文章,細節題最多可以有7題之多,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成也細節,敗也細節。推理題有時候和細節題也會發生交叉,有的細節題需要一點推理,而有的推理題則完全在解題方法和步驟上等同于細節題。在常見的表示因果關系的連接詞中,諸如像“because/so”這種初級階段的用詞已不是考察的重點,到了托福階段我們得關注像ascribe…to…; attribute…to…這類高級一點的表達。出現在題干當中的表達則有如:explain / account for / be responsible for 等等。很多同學在用be responsible for 的時候會忽視該短語體現因果的作用,這值得我們注意。另外還有一些比較高級的表達,比如放在句首的“Given”, “for the sake of”以及”by virtue of ”等。在解題過程中,問原因的題目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有因果關系提示詞和沒有因果關系提示詞的。如果定位句的句首出現了“As a result”這樣的表達,我們很自然的就會知道答案在這句話的前一句。如果沒有提示詞,則需要按照就近原則看上下文。很多時候,老外在寫段落時還會出現這樣的結構就是”Topic Sentence(conclusion)+ explanation +details”.段首是一個結論,第二句是這個結論得來的緣由,第三句開始陳述細節,這值得我們關注。
轉折關系也是考察的重點,表示轉折關系的短語在這兒就不一一列舉了,轉折關系里尤其要注意段中出現轉折的情況,比如第四套真題中將Deer Population的內容,有一道細節題考察的了一段話中關于鹿的描述哪一個選項的表述是正確的,正確選項的同義替換就是段中的轉折句,雖然在前半段,作者花了一定的筆墨講述了人類活動導致了白尾鹿數量的急劇減少,但在轉折后,卻加大筆墨描述了人類活動對黑尾鹿產生的積極影響,可見作者的觀點通過“But”這個詞是偏向后者的。在修辭目的題中,轉折關系也是影響答案出處的,在關于地質的一篇文章中,講到了巖石的兩個性質,一個是多孔性一個是滲透性,題目問我們作者寫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段首句后緊跟了一個But開頭的轉折句,而在選項里面B選項和D選項分別對應了第一句的內容和第二句的內容,答案是D選項,可見有轉折詞出現的地方就是老大,就是得分點。
例證關系和類比/對比關系出現的頻率沒有前兩個邏輯關系那么高,在此就不一一展開贅述了,總之,把握邏輯關系是攻克千千萬萬閱讀文章的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