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啼聲
克林頓在擔任阿肯色州長期間已經被看作是民主黨內的明日之星,各方都相信他有朝一日一定會競選總統。他第一次踏入全國的政治舞臺是在1988年的民主黨全國大會,被邀請發表講話,介紹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邁克爾·杜卡基斯(Michael Dukakis)。這場原定15分鐘的演講后來成為一場臭名昭著的長達1個半小時的乏味談話。
競選過程
盡管遭遇了第一次的打擊,克林頓還是決定參加1992年的總統選舉,挑戰尋求連任的共和黨總統老布什。當時剛剛經歷過海灣戰爭的老布什似乎鐵定連任,而民主黨內其它的幾位對手,特別是紐約州州長馬里奧·郭默(Mario Cuomo)也都躍躍欲試,克林頓當選的機會很小。
但事情卻有出人意表的發展,老布什戰后如日中天的聲望讓眾多包括郭默在內的民主黨重量級戰將打了退堂鼓,在蜀中無大將的情況下,饒有聲望卻資歷較淺的角逐者有了機會。雖然克林頓在全國第一場新罕布什爾州初選輸給了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宗格斯,但他后來居上,贏得了民主黨提名。
1992年7月9日,在黨內初選中獲勝的克林頓選擇了參議員艾伯特·戈爾作為他的競選伙伴。最初許多人都批評這項選擇十分不智,因為戈爾就來自于與阿肯色州接壤的田納西州,兩州皆在南方,違反了正副總統候選人來自不同區域的傳統選戰策略。但是現在回想起來,許多人認為戈爾在1992年的選舉中也是克林頓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兩人的年輕特質給與選民一個清新的印象。
1992年11月4日凌晨,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最終揭曉,46歲的比爾·克林頓擊敗68歲的喬治布什榮任第42任總統。這是民主黨人在共和黨連續執政12年后,在大選中幾經奮爭擊敗共和黨而重主白宮的勝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生的美國新一代政治家第一次取代老一輩人而主導美國政壇的歷史性事件。當選總統克林頓向世人莊嚴宣告,這是“一個偉大的開端”,它將實現“變革”諾言,重振美國雄風。
克林頓最終贏得了1992年選舉的勝利,這主要是因為他的競選策略專注于國內議題,特別是當時陷入低谷的美國經濟。他的競選總部曾經張貼出一句非常著名的標語:“笨蛋,問題是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
而克林頓的對手卻主要攻擊他的人格缺陷,包括他在越南戰爭期間逃避兵役,吸食大麻的問題和女性的緋聞以及幾起有問題的商業交易。這些指控雖然沒有阻止克林頓當選總統,卻在保守派人士中間引起了反克林頓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