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k Gift(s)陰謀害人的禮物;黃鼠狼拜年,不安好心
Greek Gift(s)直譯是“希臘人的禮物”,出自荷馬史詩《奧德賽》以及古羅馬杰出詩人維吉爾(Publius Virgilius Maro,公元前70-前19年)的史詩《伊尼特》(Aeneis)中關于特洛伊城陷落經過的敘述。
【成語來源】
據《奧德賽》卷8記述:許多特洛伊人對如何處置希臘人留下的大木馬展開了辯論,“他們有三種主張:有的主張用無情的銅矛刺透中空的木馬;有的主張把它仍到巖石上;有的主張讓它留在那里作為京觀,來使天神喜悅”。結果是后一說占優勢,把那匹木馬拖進城里來,終于遭到了亡國之災。
維吉爾的史詩《伊尼特》,寫的是特洛伊被希臘攻陷后,王子伊尼斯從混亂中攜家屬出走,經由西西里、迦太基到達意大利,在各地漂泊流亡的情況。史詩第2卷便是伊尼斯關于特洛伊城陷落經過的敘述,其中情節除了模擬荷馬史詩的描述外,還做了更詳細的補充。當特洛伊人要把大木馬拖進城的時候,祭司拉奧孔(Laocoon)勸說不要接受希臘人留下的東西。他說:“我怕希臘人,即使他們來送禮”這句話后來成了一句拉丁諺語:“Timeo Danaos,et dona ferenteso."(原文的達奈人Danaos,即泛指希臘各部族人)譯成英語就是:I fear the Greeks ,even when bringing gifts.其簡化形式就是Greek Gifts.可惜特洛伊人不聽拉奧孔的警告,把木馬作為戰利品拖進城里。木馬里藏著希臘的精銳部隊,給特洛伊人帶來了屠殺和滅亡。由此,Greek gift成為一個成語,表示a gift with some sinister purposes of the enemy;one given with intent to harm;a gift sent inorder to murder sb等意思,按其形象意義,這個成語相當與英語的俚諺:When the fox preaches,take care of your geese;也與漢語“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十分類似
【例句】
eg:He is always buying you expensive clothes,I'm afraid they are Greek gifts for you.
Comrades,be on guard against the Greek gifts!
To meet Waterloo(倒霉,受毀滅性打擊,滅頂之災)
滑鐵盧是一代天驕拿破侖遭受殘敗的地方。遭遇滑鐵盧,對一個人來說,后果不堪設想。無怪據說二戰期間,在準備諾曼底反攻時,溫斯頓·丘吉爾和隨員冒雨去某地開會,其隨員因路滑而摔了一跤,脫口說一句“To meet Waterloo!”丘吉爾竟聯想到拿破侖兵敗滑鐵盧的典故,惱怒地斥責他:“胡說!我要去凱旋門呢!”
It's Greek to me.(我不知道)
英國人一般都不懂希臘語。這句話的直譯是:對于我這是希臘語。自然是不明白的意思。
Greek Kalends(幽默,詼諧方式表達的永遠不)
Kalends是羅馬日歷的第一天。古希臘不用羅馬日歷,永遠不會有這一天。
Castle in Spain(西班牙城堡,幻想,夢想。相當于漢語中的空中樓閣)
中世紀某一時期,西班牙是一個頗富浪漫色彩的國家,這句成語是和Castle in air(空中城堡)相齊名的。
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燒泰晤士河,這是何等偉大的壯舉)
但是這句成語經常是反其義應用,指那些人對某事只是夸下海口,而不是真正想去做。
From China to Peru(從中國到秘魯)
它的意義非常明白,指從世界的這一邊到世界的那一邊,相當于漢語的遠隔重洋。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錫拉和卡津布迪斯之間———在兩個同樣危險的事物之間:一個人逃出一種危險,而又落入另一種危險)
錫拉是傳說中生活在意大利巖石的怪獸,卡津布迪斯是住在海峽中一端經常產生旋渦的另一個怪獸。水手為了躲避其中一個的危害,而常又落入另一個災難。意大利這一方的海角叫凱尼斯(Caenys),西西里島那一方的海角叫皮羅魯姆(Pelorum)。
Spoil Egyptians(掠奪埃及———迫使敵人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源于圣經:上帝答應摩西,埃及人必須借給以色列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Do in Rome as Romans Do(在羅馬,就按羅馬人的方式辦)
和我們的入鄉隨俗的意思一樣。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紐卡斯爾)
把某種東西送到一個人們根本不需要的地方。紐卡斯爾盛產煤,送煤到那里,豈不是多此一舉。有趣的是法國也有類似的成語“del'eau a la riviere(送水到大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