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發帖“被就業”頓成流行語
網民的智慧一再證明漢語的博大精深,繼“被自殺”后,他們又發明了新詞——被就業。有網友稱自己完全不知情就已經就業了,就業協議書上赫然是一個從沒聽說過的公司名稱和該公司的公章,他“太興奮了”,發帖慶祝自己“被就業”。
在統計就業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畢業生“被就業”。其中大多是大家都已經熟悉的“被要求就業”,即學校要求沒就業的畢業生自己隨便找個章蓋在協議書上證明自己就業;而現在網帖曝光稱也出現了個別“被瞞著就業”的情況,畢業生自己不知情就已經就業了。
網上一度流傳一個非常形象的詞組:“被自殺”,以表示對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質疑。幾天前有高校畢業生發帖仿制了一個新詞:“被就業”。發帖者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竟然已被簽署了就業協議書。
高校為就業率注水的行為早就被媒體普遍曝光,但大都是要求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隨便找個能蓋章的地方簽個就業協議算進就業率就好了,像這次帖子里所說學校“包辦服務”到這個程度的,還是比較少見,甚至還得到其他需要自己找章蓋的畢業生的羨慕。
不知情已就業
《應屆畢業生怒問:誰替我簽的就業協議書?注水的就業率!》7月12日發表在天涯論壇上,作者“醬里合醬”說道:“我就業啦,就業啦,太興奮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被就業的!”就這樣,“被就業”一詞誕生了,并且在網易等論壇轉載的過程中被放到了標題里:《2009年的7月,我畢業了,我也“被就業”了》。
據作者講述,他在某市人才中心辦理檔案關系轉接時才想起來要看看自己的材料。赫然發現其中有一張蓋滿大紅戳的“就業協議書”。看著就業協議書上的內容,“我頓時驚呆了,天哪,我居然已經就業了,協議書上面白紙黑字的就業單位名稱,還有就業單位大紅的印章”就業單位是××工業公司,他甚至沒有聽過這個公司。
“我從今天起不找工作了,老子去找那家XX工業公司,找它要崗位,找它要薪水去!”醬里合醬說。
忽然發現自己“光榮就業”
這種情況顯然不是孤例,天涯網友“別怕”說自己曾被學校安排去參觀一個電池公司,隨即就被“就職于”該公司了。網易網友“順時針”也反映,“臨近畢業前幾天,學校通知沒有簽的就業協議收上來,等離校前再發給我時,就業協議已經簽了,我已經光榮的就業了!”
河北科技大學論壇里也有網友發帖講述了同樣的情況。這位叫“quanweimin”的網友說,“當就業協議書和派遣證再次發到我手中的時候,就業協議書上卻多了一個石家莊金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印章(其他辦理了人事代理的同學也如此)。這家公司我們從來都沒聽說過,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在哪!由于這一印章的加蓋給我的檔案轉遞帶來了很多麻煩!”
網友羨慕“被就業”
“樓主被就業?網絡新名詞誕生??”網友“井底的跳跳”敏銳地發問。確實,“被就業”這個詞一出生就風華正茂,帖子被轉得到處都是,大家也紛紛講述自己“被就業”的經歷。
天涯網友“bei65909”表示羨慕,“樓主比我好多啦,好歹學校還替你蓋章,我們不但自己想辦法去蓋,而且不蓋還不發畢業證。”有網友直言“感覺LZ是在顯擺,不就你們學校替你簽了就業協議嗎!”
像這種自己什么都不用干就“被就業”的情況確實少見,更多的其實是“被要求就業”,網友“水明樓主”說,“很正常,你們學校幫你們找單位已經不錯了。我們學校是逼著我們自己找單位:必須在6月20之前簽訂就業協議,否則檔案打回原籍,畢業證和學位證緩發。”
其實,類似的情況早已被媒體廣為報道。最新的報道來自幾天前的中新網,記者對西北某省5所本科院校、4所高職院校2009年6月份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調查時,1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職院校的學生均表示,他們學校都要求先簽就業協議,否則不發畢業證書。這樣的情況在教育部2003年出臺規定,高校不能只管擴招不管就業后就開始出現。教育部的規定包括了“18條掛鉤”,就業率明顯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區分情況,原則上要減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調減增幅。有的省明確規定就業率低于30%的高校專業停止或者隔年招生。
在這樣的壓力下,部分高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只好要求沒就業的學生也就業,甚至就出現了個別“被就業”的情況。
(sina.com.cn; July 21,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