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63歲的作家琳達•巴克林(Linda Hale Bucklin)看見自己所在的社區新開了一家“健腦俱樂部”,當場辦了張卡。現在,她每周去那里三次,通過電腦學習一個“視覺處理”課程,她覺得這個課程幫助她更快地找到汽車鑰匙,并提高了自己的網球技巧。
在球場上,“我的網球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琳達說,“我在和40多歲的人打球,而且表現還相當不錯。”
她加入的是活力大腦(Vibrant Brains)健腦俱樂部(Vibrant Brains);據老板講,從2007年12月起,俱樂部已吸引了約200名會員。會員每月支付60美元,就可以使用由20個電腦工作站構成的設施,電腦上安裝了“腦部鍛煉”軟件,包括一個據說可以鍛煉大腦的“神經操”程序。琳達說,她迷上了一個藝術品拍賣游戲,這款游戲先展示十幾張將要拍賣的莫奈(Monets)名畫,“然后插入其他一些莫奈的畫,讓你分出哪些是要拍賣的。”她說,“我大學兼修藝術史,但仍覺得這個游戲很難。”
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正在選擇加入“健腦俱樂部”,這些俱樂部的規模較小,但正如雨后春筍般在美國各地涌現出來。類似的腦部鍛煉軟件在家庭電腦上也有,有時甚至是免費的,而科學界對于此類軟件的效果還沒有一個定論。
大多數“健腦俱樂部”的基礎配備是一個計算機房,在電腦上安裝一些公司開發的相關軟件,如Posit Science Corp.、CogniFit Ltd.,、Lumos Labs Inc.和Happy Neuron Inc.公司等。和去普通健身房練舉重和普拉提(Pilates)的人一樣,一些體驗這種新型健腦方式的用戶說,他們更喜歡有私人教練的陪伴。除了基本的認知訓練外,腦部保健還包括精神健康評估和放松練習等項目。
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市的新興企業Sparks of Genius公司面向老年人提供“科學的健腦運動”。在南加州,十幾所Nifty after Fifty健身俱樂部正在把傳統健身項目與坐在電腦前的腦部保健項目結合起來,聲稱在健身后進行健腦最為有效。Spa運營商Canyon Ranch公司位于亞利桑納州土桑市,它在其馬薩諸塞州Lenox市的健身俱樂部推出一系列健腦項目,包括腦部營養課,遺傳學保健和認知訓練等。
腦部鍛煉也正在健身房外流行開來。芝加哥有一家“健腦店”(Marbles: The Brain Store),提供各種改善腦部健康的課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一家非盈利組織“新英格蘭認知中心”(The New England Cognitive Center)正在培訓健腦教練,目的是將其健腦項目Brain G.Y.M.M.項目推廣到全國的社區中心。據專門調查腦部鍛煉軟件市場的SharpBrains Inc.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阿爾瓦羅•弗爾南德斯(Alvaro Fernandez)說,過去三年來,已有700多個退休社區引進了電腦化的腦部保健中心。
“這個領域在2008年有了爆炸性的增長。” 弗爾南德斯說。他預計2008年消費者在腦部保健方面支出超過了8,000萬美元。“這個行業既有訓練工具又有教練,成長前景比很多人預想的要真實得多。”
腦部保健行業的建立基礎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科學發現:腦可塑性,即在人的一生中,感官刺激會促進腦部神經的相互聯系,從而重新煥發活力。《美國醫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于2006年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對2,832老年人進行的一項臨床試驗表明,“認知訓練”--如識別一組字母或單詞有何規律--有助于改善記憶力和提高推理能力。
最近一項對487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在八周時間內通過腦部鍛煉軟件進行40小時訓練的人在記憶力和注意力方面有顯著改進。該研究成果計劃在2009年4月出版的《美國老年醫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上發表。
這份研究報告說,“腦部保健”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一些科學家只是把健腦視為商人想從大眾對老年癡呆癥的恐懼感中謀利的最新手段。據估計,全美已有530萬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阿爾茨海默病癥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預測,隨著嬰兒潮一代開始步入老年,到2010年,美國每年將出現50萬人老年癡呆癥患者,這一趨勢將持續數十年。
一些神經學家稱,現在說某種形式的腦部鍛煉能否帶來持續良好的作用或者降低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都還為時過早。
“認知訓練可能有好處,會讓一些人反應更靈敏,但現在還幾乎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人為控制的認知訓練療程可以減少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率,或能影響人的日常生理機能。”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University of Miami's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的精神病學教授戴維•羅文斯坦恩(David Loewenstein)說道。
但老年癡呆癥恐懼人群和那些已進入老年癡呆癥早期的患者不會坐等研究成果出爐。任天堂公司(Nintendo Co.)表示,自2006年以來,公司開發的電子游戲《頭腦時代》(Brain Age)已經在美國賣出550萬份以上,從而極大提高了人們對腦部鍛煉的認知度。
雖然許多腦部鍛煉中心主要面向嬰兒潮一代,但這個人群的父母們也在加入進來。2008年,以前曾是演員經紀人的伊娃•斯萊恩(Eva Slane,)成為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市一家健腦俱樂部Neurobics Club的會員。“我想盡可能讓自己保持敏銳,”她說。80歲的斯萊恩現在最喜歡玩的健腦設備是達金健腦系統(Dakim BrainFitness System),那是一個觸摸屏電腦,上面有很多20世紀50年代前的電影和音樂片段,還配上畫外音,可以像玩游戲一樣操縱它們。
82歲的馬歇爾•凱恩(Marshall Kahn)是加州富勒頓市的一名家庭醫生,他說自己在Nifty after Fifty健腦俱樂部做的那些腦部鍛煉讓他精神振奮,甚至打算重新開始當起兼職醫生給病人看病。他說,做了那些腦部練習后,我發現自己的狀態還不錯。
41歲的麗莎.斯庫納曼(Lisa Schoonerman)是活力大腦健腦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她說自己在得知母親患上額顳癡呆癥(一種記憶往往會快速消失的老年癡呆癥)后開始留意要開一家健腦俱樂部。她的合伙人簡•茲維克(Jan Zivic) 11年前因車禍陷入昏迷,大腦記憶嚴重受損,在康復治療中嘗試了一些早期的腦部鍛煉游戲。兩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健腦這個點子上,即科學家所稱的強化“認知儲備”。該理論認為,人們接受更多的腦部刺激有助于擴大腦容量,擴張腦神經通道,在腦部受傷或老年癡呆癥開始切斷腦神經聯系時,對腦部起到保護作用。
兩人開的第一個健腦俱樂部vibrantBrains場地不大,安放了很多電腦,休息室里方了很多堅果和綠茶。(一些營養學家說這類東西有助于腦部健康。)2009年1月,兩人開了第二個健腦俱樂部。
63歲的俱樂部會員蓋洛•摩爾(Gail Moore)說自己很難搞定那些健腦游戲,從來都享受不到“贏”的快感。“我很討厭那個名叫‘園藝大師’的游戲,每片樹葉看上去都一模一樣,我老是猜不出來。但我一直告訴自己,做這個游戲的意義不在于得到高分,而在于做游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