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寫了有關Case-Shiller住房數據的報導后,從我郵箱的情況來看,幾乎沒有什么人對房地產市場還抱有希望。
我是個本能的反向操作派。因此,當我說如果你們中有很多人認同我、我就開始變得緊張時,我希望讀者不要從反面理解我的話。
那些煩人的郵件哪里去了?這些經紀人一定是徹底完蛋了。即使在一年前,任何有關房價的問題一定都會得到這些從業人員大量的熱情回復。
今天呢?幾乎什么都沒有。僅有的幾個都是諸如“你是個白癡(來自我的iPhone)”之類的話。可憐。
或許,極度悲觀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因此,讓我冒天下之大不韙,考慮一下眼下買房子的積極一面。
關鍵因素是:利率。
如果你能以4.5%或5%的利率獲得30年期的貸款,那么,許多購房計劃看上去立刻就有了吸引力。如果接下來會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的話,就更是如此了。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的月度供款會較低,你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用貶值的美元逐漸償還掉本金。這真是兩全其美。
通貨膨脹不一定會發生:債券市場對未來10年的通貨膨脹率預期只有1.4%,而BCA Research最近提醒客戶,通貨緊縮的危險依然存在。失業率仍在上升,近期的工資水平實際在下降。
不過,如果你現在必須打個賭,你應該預計到一定的時候會發生通貨膨脹。政府現在有大量赤字,印鈔機正在全速運轉。這是傳統的應對方法。
通貨膨脹是債務人的好朋友──正因如此,它肯定會成為政治上擺脫這個亂攤子的捷徑。
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任何以5%的固定利率貸款購買房地產等硬資產的人都應會大賺一筆。
至于說房價,的確,它跌得可能不像你可能期待的那么多。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最近的一個分析認為,以房價與家庭收入比來衡量,與歷史水平相比,全美范圍的房價仍不便宜。
比如在七十年代,住房價格要便宜得多。
此外,泡沫越大,破裂時的破壞也越大。看看2002-2006年房價的攀升速度吧,人們會預計房地產最終觸底前會非常、非常便宜。而且你也不要指望能夠迅速出現回升。日本到現在也沒從1989年的泡沫破裂中恢復過來。
但是,如果你在考慮購買住房,這里有一個更加正面的消息:雖然總體市場平均水平或許并不像期望的那么便宜,但你可能可以忽略它們。
有大量交易是以遠低于官方平均水平的價格成交的。房價指數掩蓋了具體價格上的巨大差異。
就連全美房地產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也承認,廉價銷售──包括止贖房和債務減免房銷售──的銷售價格比“正常”市價低約20%(別管如何定義“正常”了)。
大膽的買家發現了一些好得不得了的交易。而且,他們是以低成本的借款支付房款。
違約率在上升。許多賣家都是被迫的。有多種選擇的買家可以掌控整個局面。
從前,房地產游戲的名字是“讓我們做筆交易吧”。現如今則是“要就要,不要拉倒”。如果賣家不接受你的出價,他的鄰居或許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