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理論
根據MTI《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的考試大綱要求該部分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的信 息和場景寫一篇450字左右的應用文,體裁包括說明書、會議通知、商務信函、備忘錄、廣告等,要求言簡意賅,凸顯專業性、技術性和實用性。
演講稿(一)
1.演講稿的概念
演講稿是演講者提前準備的,用以在大會上或其他公開場合發表個人的觀點、簡介和個人主張的文稿。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演講稿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演講稿對演講起著提示語規范的作用。
2.演講稿的分類
(1)從內容上劃分,可分為政治演講稿、法律演講稿、學術演講稿和社交演講稿等。
(2)從方式上劃分,可分為專題演講稿、辯論演講稿。
3.演講稿的特點
(1)針對性
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用于公共場合的宣傳形式。它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諭聽眾、打動聽眾、感動聽眾,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問題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其次是要懂得聽眾有不同的對象和層次,而公眾場合也有不同的類型,如黨團集會、專業性會議、服務性俱樂部、學校、社會團體等,寫作時要根據不同場合和對象,為聽眾設計不同的演講內容。
(2)可講性
演講的本質在于“講”,而不在于“演”’它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所以 它是有聲語言,是書面化的口語。由于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說能講為前提,如果說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過閱讀欣賞,領略其中意義和韻味,那么,演講稿的要求則是“上口人耳”。所謂“上口”,就是講起來通達流利;所謂“人耳”,便是聽起來非常順暢,沒有什么語言障礙,不會發生曲解。它一方面是把口頭語言變為書面語言,即“化聲 音為文字”,起到規范文字、協助演講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講稿要把較為正規嚴肅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易聽易明的口語,一邊聽一邊理解吸收。同時,演講稿的語言應符合演講人的講話習慣,同演講者的自然講話節奏一致。因此,一篇好的演講稿對演講者來說要可講,對聽講者來說應好聽。
(3)鼓動性
好的演講自有一種激發聽眾悄緒、贏得聽眾好感的鼓動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依靠演講稿的思想深刻、內容豐離、見解精辟獨到;此外,語言表達也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4)臨場性
演講活動是演講者與聽眾面對面的一種交流和溝通。聽眾會對演講內容及時作出反應:或表示贊同,或表示反對或饒有興趣,或無動于衷。演講者對聽眾的各種反應不能置之不理,因此,準備演講搞時,要充分考慮它的臨場性,在保證內容完整的前提下,留有伸縮的余地。演講者要充分考慮到演講時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付各種情況的對策。總之,演講稿在內容上要具有彈性,要體現出必要的控場技巧。
4.演講稿的寫作要求
演講稿具有宣傳、號召、提示和規范行為的作用。因此在撰寫演講稿時,應當滿足以下要求:
(1)選題需恰當
選題主要是確定演講題目,規定演講的范圍。要選擇聽眾感興趣的、有現實意義的題目,并根據演講時間的長短規定大小合適的范圍。
(2)觀點需鮮明
要善于分析問題,透過事物的表象把握本質規律。確定了演講的觀點之后,材料必須 緊扣觀點組織,為闡明觀點服務。
(3)選材需精當
演講離不開真實典型、生動形象的事例。
(4)語言需準確優美
語言要準確精練,通俗易懂,還要生動形象,有幽默感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