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翻譯:
“我有極大的信心相信到這個十年期結束時我們將會詳盡地知曉癌細胞的生成原因,”微生物學家羅伯特•溫伯格,一位癌癥專家如此說道,“但是,”他又告誡說,“有些人認為一旦人們弄清了病因,治療方法很快就會跟上。其實不然,想想法國細菌學家巴斯德,他發現了許多傳染病的成因,但治療方法卻在五六十年后才問世。”
今年,91萬癌癥患者中有一半將至少再活5年。國家癌癥研究所估計,到2000年存活率將升至75%。現在對于一些皮膚癌來說,5年期存活率高達90%,但其他類型癌癥的存活數據卻仍令人沮喪——肺癌13%,胰腺癌2%。
癌癥現有種類多達120多種,發現其規律實屬不易。研究人員在70年代早期取得了很大進展,他們發現導致癌癥的癌基因在正常細胞里是不活躍的。從宇宙射線、輻射到日常飲食,任何東西都可能激活一個處于靜止狀態下的致癌基因,但如何激活尚不為人知。如果若干癌基因被激活,細胞無力排除也就演變成了癌細胞。
導致癌變的確切機制仍是個謎,但許多癌癥始于基因這一可能性表明我們將永遠不能預防所有癌癥。“變化是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正常部分,”腫瘤專家威廉•海沃德說道。環境因素永遠無法完全消除,正如海沃德所指出的那樣:“我們無法準備出一種抗宇宙射線的藥。”
治癌前景盡管遙遠,但已越來越明朗。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正常細胞如何控制自己。其次,我們必須查明細胞中是否有一定數量的基因對至少部分麻煩總是負有責任。如果我們能弄清癌癥的活動規律,我們就能采取相應的措施。”
v. 預知,預言,預報,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