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翻譯:
隨著BBC(英國廣播公司)全世界電視節目的開播,亞洲和美洲的數以百萬計的人不僅可以聽到廣播,也能看到它的電視新聞報道了。當然,英國聽眾和觀眾可以收到兩個BBC電視頻道,五個BBC全國廣播電臺和幾十個地方電臺,每戶每年交83英鎊的收視費便可收看體育、喜劇、戲劇、音樂、新聞時事、教育、宗教、議會報道、兒童節目及電影。
延續七十多年,BBC可謂歷程輝煌,然而現在,BBC的未來卻令人疑慮。至少目前,它仍可以公辦廣播機構的身份生存下去,但它的作用、規模和節目卻成了全英國爭論的話題。
英國政府發起了這場爭論,它邀請每一位對BBC有看法的人——包括普通的聽眾和觀眾——對公司好壞進行評說,甚至可以評說他們是否認為公司值得辦下去。這樣做的原因是BBC所持的皇家特許證于1996年到期,政府必須決定讓公司維持原狀還是進行變革。
公司的捍衛者——他們中有很多人——喜歡引用美國的廣告口號:“如果沒壞,就不要修。”他們說英國廣播公司“沒有破產”,他們的意思是說它沒有垮掉(broken和單詞broke是有區別的,broke的意思是沒有錢),那為什么還要自找麻煩去改變它呢?
然而BBC將不得不進行變革,因為周圍的廣播世界正發生變化。商業電視頻道——ITV和第四頻道——應撒切爾政府廣播法案的要求進行商業化,彼此競爭廣告業務,降低成本,裁減員工。但從長遠來看會引起最大變化的是新的衛星頻道的出現,它們的部分資金來自廣告收入,部分來自用戶收視費。
n. 出現,浮現,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