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A)適齡兒童必須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礎教育
(B)家長必須送子女入學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礎教育
(C)各級政府必須提供基本條件確保適齡兒童受到法定年限的基礎教育
(D)各級政府必須提供基本條件確保適齡兒童受到法定年限的基礎教育
2、世界中等教育發展趨勢之一是()
(A)從單軌學制轉向雙軌學制
(B)從單軌學制轉向分支型學制
(C)從雙軌學制轉向分支型學制
(D)從雙軌學制轉向分支型學制,進而通過綜合高中達到單軌制
3、美國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學校化社會》中主張取消學校制度,代之以()
(A)家庭教育
(B)社會教育
(C)教育網絡
(D)學習化社會
4、“家庭學校”(home school)是一種()
(A)新興的家庭教育方式
(B)主要在家庭中實施的義務教育方式
(C)由家庭舉辦的學校
(D)新型的“私塾”或“寺子屋”
5、教育“生物起源說”的代表是()
(A)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
(B)法國社會學家勒圖爾諾
(C)德國教育家沛西。能
(D)美國教育家孟祿
6、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1968年的一項實驗證實()
(A)專家或權威的積極暗示可以改善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
(B)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行為表現
(C)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行為表現影響教師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
(D)教師領導學生的方式影響學生之間的關系
7、活動課程又稱()
(A)“經驗課程”、“綜合課程”、“生活課程”
(B)“經驗課程”、“綜合課程”、“兒童中心課程”
(C)“綜合課程”、“生活課程”、“兒童中心課程”
(D)“經驗課程”、“生活課程”、“兒童中心課程”
8、特別重視強化作用的教學理論流派有()
(A)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和行為主義教學理論
(B)行為主義教學理論和認知教學理論
(C)認知教學理論和情感教學理論
(D)情感教學理論和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
9、瑞士學者皮亞杰把兒童的認知發展依次劃分為()
(A)感知動作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B)感知運算階段、動作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C)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抽象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D)感知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抽象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10、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第三階段的道德思維方式()
(A)以懲罰和服從為定向
(B)以相對的快樂主義為定向
(C)以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為定向
(D)以遵從權威與維護社會秩序為定向
二、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30分)
1、制度化教育
2、核心課程
3、特朗普制
4、教師專業反展
5、布萊特效應
三、辨析題(每題10分,共40分)
1、教育功能指對個人及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2、潛在課程并不是課程。
3、課程標準即教學大綱。
4、品德是個體內部狀態與外部環境長期交互作用的結果。
四、論述題(每題20分,共60分)
1、試論現代教育的公共性。
2、試論教學是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
3、參考下列材料分析和評論世界各國的教育先行政策。
多少世紀以來,特別在發動產業革命的歐洲國家,教育的發展一般是在經濟增長之后發生的。20世紀60年代開始,教育在全世界的發展則傾向于先于經濟的發展,這在人類歷史上大概還是第一次。這種傾向首先大膽地和成功地出現在諸如日本、蘇聯和美國這些國家。許多別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不顧由此帶來的沉重犧牲和一切困難,也選擇了這條道路。例如,剛果人民共和國不顧國家人均收入畸低(約220美元),每4個居民中就有1個進入免費小學。古巴雖然資源有限,但也許迅速地向普及小學義務教育、成人掃盲發展,并且擴大到了中等教育。喀麥隆從1967年到1968年把它的公共教育經費增加了650/0,同時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只增加了100/0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