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20分)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目標為。
2.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中,占很大的比重,是我國基礎貨幣吞吐的主要渠道和調節貸款流向的重要手段。
3.利率的變動引起公眾財富的增減,進而影響私人消費開支的變動,這稱為利率的效應。
4.60年代,美聯儲為了改善國際收支和促進經濟增長,在公開市場*作中實行“扭曲*作”,**期公債,購入期公債。
5.目前我國各銀行開辦的活期儲蓄存款,從貨幣銀行學理論來看,是西方銀行的存款。
6.凱恩斯的利率---投機理論認為,人們預期利率上升,社會對貨幣的需求。
7.中央銀行業務*作情況集中反映在一定時期的資產負債表上。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整,影響,間接調節實現對金融宏觀調控。
8.償債率是指。
9.歐洲貨幣市場的利率體系的基礎是。
10.勞爾森---梅茨勒效應認為,貶值引起的自主性吸收的變動趨勢是(增,減)。
11.在固定以及浮動匯率制下,都存在的自動調整機制是與利率機制。
12.BP曲線越平坦,就意味著資金流動度越。
13.貨幣論認為,本國國民收入增長會使本國貨幣(升值或貶值)。
14.偏好即期消費的國家,在當期應該追求的經常帳戶余額是。
16.流出美國的美元超過美國黃金儲備的余額被稱為。
17.金本位制下的內外均衡實現機制是。
二.名詞解釋(20分)
1.金融衍生工具
2.信貸承諾與信貸限額
3.內源融資
4.國際投資頭寸
5.對沖基金
6.托賓稅
三.簡答題(20分)
1.當資金不完全流動時,固定匯率制下的財政,貨幣政策效力如何?
2.貨幣供給外生性和內生性的爭論有什么政策含義?
四.論述題(30分)
1.請分析1992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關系,并論述在當前形勢下,應如何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實現我國經濟的內外均衡。
2.金融創新指的是什么?為什么創新活動形成一種趨勢?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創新的積極意義何在,同時帶來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