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技巧補充 英譯漢概述(二)
英譯漢的方法:直譯和意譯
翻譯主要有直譯( literal translation )與意譯( liberal translation )兩種手段。翻譯的首要目標是翻“意”,即傳達原文的信息,再現原文的思想感情。準確、通順地達意,即成為譯者的首要關懷,也是貫穿翻譯始終的根本原則。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應以意譯為主。但這并不是說直譯不可用,我們所反對的是逐字的翻譯,對語言差異視而不見,也不考慮整體句意和中文的可接受性,將原文機械的套入譯文中,形成蹩腳甚至是錯誤的中文。
考研英語的翻譯多為結構復雜的長句,在處理這類句子時,就很有必要“得意忘形”,抓住原句意思,扔掉其復雜的結構,以符合漢語表達的方式再現原文信息。
【例】 Creating a “ European identity ” that respects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which go to make up the connecting fabric of the Old Continent is no easy task and demands a strategic choice. ( 2005 年翻譯真題)
譯文: 不同的文化和傳統把歐洲大陸編織成一體,要創造出一種尊重這些不同文化和傳統的“歐洲品牌”絕非易事,需要人們做出戰略性的選擇。
分析 :譯文對原文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將其邏輯關系隱含于句意中。如果照搬原文詞序,逐字對譯,將會生硬別扭,難以理解。這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包含其獨特的方法和技巧,而這些方法和技巧就是我們在后文中將要講到的。
五、英譯漢的步驟
翻譯的問題,概括而言,就是正確理解英文原文并用漢語譯文確切地表達出來。因此,解答英譯漢試題一般要經過三個步驟:分析理解原文、漢語表達、譯文核對。
1. 分析理解原文
一篇好的譯文,既要求對英語原文的理解正確無誤,又要求漢語譯文的語言通順流暢。但兩者之中,正確理解原文是翻譯的基礎和關鍵,翻譯則是良好理解的表現形式。如果不能理解原文的真實意義,往往會造成誤譯,當然也就談不上好的譯文了。下面是沒有正確理解作者原意而造成錯譯的例子:
【例 1 】 I wouldn ’t want my children to overhear you.
[誤] 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偷聽你們的談話。
[正] 我不想讓我的孩子聽到你們的(臟)話。
分析:詞匯的翻譯首先取決于詞義的準確理解。句中 overhear 一詞原意為“無意聽到的”,并非“偷聽”之意。
【例 2 】 This is as much the by product of his marketing strategy as it is a deliberate move by the two sides to mend relations.
[誤] 這是他的營銷策略的一個副產品,因為它是雙方為改善關系而深思熟慮之后走出的一步。
[正] 這既是雙方為改善關系而深思熟慮之后走出的一步,也是他的營銷策略的一個副產品。
分析: as much... as 是一個固定搭配,其基本意思是:“既……也……”,“不僅……而且”。而原譯文卻把 as it is a deliberate move 當成一個單獨的從句,譯成了“因為……”。
而要做到正確理解原文,考生首先需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能夠在錯綜復雜的句子中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其次,要學會利用上下文來理解原文。理解原文的過程其實是語義辨認、語法分析、邏輯分析三者相互作用的過程,總起來說是一個根據上下文關系進行推理演繹的過程。原文的詞與詞之間、詞組與詞組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都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各個語言單位都不是孤立的,它們彼此之間的組合都必然受到邏輯思維的支配。具體情境或語境在理解原文中的重要性可以用英語中的兩句名言來概括:
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 理解一個詞,要看它的結伴關系。
No context, no text. 脫離上下文,就沒有確切的文本。
2. 用漢語表達
英譯漢的另一個方面則是要求考生用通順的漢語將原文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中文表達之難不僅是要找到與英語原文相貼切的詞語,而且還要按照中文表達習慣把英語句子譯得文從字順。考生應注意,在進行英譯漢翻譯時,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的應該是英語原文的內容,是英語文句的意思。如果拘泥于原文,就會出現拗口、難懂的譯文。
【例 1 】 A translator has to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譯文:翻譯人員搞學問,既要精深,又要淵博。
分析:如果將不定代詞按照原文死譯,“對一些事情要什么都懂,對什么事情要懂得一些”,無法將其準確意思譯出。因此應脫離原文形式的局限,譯其含義。
【例 2 】 The study found that non ? smoking wives of men who smoke cigarettes face a much greater than normal danger of developing lung cancer. The more cigarettes smoked by the husband, the greater the threat faced by his non ? smoking wife.
[原譯] 這項研究發現抽煙男子的不抽煙妻子患肺癌的危險比一般人大得多,丈夫煙抽得越多,其不抽煙妻子而臨的威脅越大。
[改譯] 這項研究表明,妻子不抽煙丈夫抽煙,妻子得肺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大得多。丈夫抽的煙越多,妻子受到的威脅也就越大。
分析:原文中 non ? smoking wives of men who smoke cigarettes 被譯為“抽煙男子的不抽煙妻子”,是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詞句,使人讀起來很別扭。改譯中根據原文含義,按譯文語言的習慣重新表達。
因此,用漢語表達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1 ) 選擇合乎漢語習慣的方式來表達。如下面幾個句子改譯后更符合中文表述的習慣。
【例 1 】 It noted that being overweight has been linked to sickness and death from such diseases as high blood pressure, diabetes and heart disease.
[原譯] 它指出,過胖與疾病及諸如高血壓和糖尿病引發的死亡有關。
[改譯] 報告指出,肥胖容易引起疾病,容易導致由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引起的 死亡。
【例 2 】 The true civilization is where every man gives to every other every right that he claims for himself.
[原譯] 真正的文明表現在每人都給予別人為自己要求的每一項權利的地方。
[改譯] 真正的文明表現在這樣的地方,即人人都把自己要求有的每一項權利給予別的每一個人。
分析:上面兩個句子原來的譯文都完全照搬英文句子結構,而且用了不符合漢詞習慣的長定語。使讀者十分費解。改譯后選用了合乎中文習慣的表達方式。
( 2 ) 在不降低表現力的情況下,盡量選用簡潔的表達法。
英語是一種句法結構重“形合”的語言,各個成分間都有連接成分(如關聯詞)來表達它們的相互關系,結合形式比較嚴謹。而漢語則是一種句法結構重“意合”的語言,句子各成分的關系多靠意會,較少用連接成分,結構形式比較松弛,詞句較簡潔。因此英譯漢時,譯者必須把握這種差異,省去漢語里可以不要的連接成分,使譯文簡潔流暢。
【例 1 】 When they had bid farewell to their classmates, they went back to their own rooms.
[原譯] 當他們與同學們告別完后,他們就回到他們自己的房間里。
[改譯] 與同學們告別完后,他們回到自己的房間里。
此外,恰當運用漢語里的四字詞組,也大大有助于表達上的簡潔和生動。
【例 2 】 His speech was Irish throughout, versatile, witty and occasionally pointed.
他的演說自始至終帶有愛爾蘭人的風格:洋洋灑灑,妙趣橫生,有時則犀利深刻。
( 3 ) 為了使譯文明白順暢,有時宜加“范疇詞”。
【例】 the increasing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the Middle East region
中東地區日益惡化的不穩定的政治局面
3. 對譯文的核對
核對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補上原譯中脫漏的內容,改正其中的失誤或不正確之處;其次是文字潤飾,即去除翻譯腔。理想的翻譯應該是準確的、完整的、地道的。
在接下來的章節里,筆者將對常用的翻譯技巧加以講解,以期能夠為大家從事翻譯活動,尤其是應對考研翻譯,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