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專業:國民經濟學(宏觀經濟運行和政策、市場經濟和宏觀調控、涉外經濟管理、工商管理研究方向)
考試科目:國民經濟計劃和管理
說明:1.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市場經濟和宏觀調控、涉外經濟管理方向考
生:宏觀經濟管理學部分全部回答;工業企業管理部分只回答第
(-)、(二)題。
2,工商管理方向考生:工業企業管理部分全部回答;宏觀經濟管理
學部分只回答第(-)、(二)、(三)題
3.注意:本試卷所有題型的答案,一律按試題順序寫在答題紙上,
寫在試卷上不得分。只寫題號,不必抄題。
一、宏觀經濟管理學部分
(-)判斷題(正確劃“V”,錯誤劃“X”,每題1分,共8分)
1.產業政策不是一種總量增長政策,而是一種結構控制政策。()
2.基尼系數越接近于1,表明收入差距越小。()
3.在工業化進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斷下降的。()
4.消費率的彈性限度主要取決于消費需求的增長速度。()
5.宏觀經濟調控的法律手段日子間接調節手段。()
6.稅收的增減與國民收入的增減有正向變動的關系。()
7.某產業的產值占總產值比重與該產業勞動力占全部勞動力比重的比值,就是該產業
的比較勞動生產率。()
8.恩格爾系數越高,說明生活水平越高。()
(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7分):
l.影響經濟增長的綜合性因素是指勞動力投入的增長,資本投入的增長和( )。
2.選擇主導產業的基準主要有收入彈性基準、全要素生產率(生產力)上升基準和( )
基準等。
3.市場上可能形成的需求總量,即可能進入市場的支付能力總量就是( )。
4.若一定的政府支出增量為△G,由此直接間接引起的收入增量為△Y,那么△Y/△G
被稱為()。
5.通貨膨脹從其表現形式上可分為公開型、隱蔽型和( )等。
6.影響消費結構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價格變動、()和其它社會因
素。
7.流量是指( )變量變動的數值。
(三)概念解釋(每詞3分,共15分):
外債償債率 產業政策 出口替代 后向關聯 集約型經濟增長
(四)簡答題(24分):
l.宏觀經濟運行中,企業、居民、金融機構之間的主要關系。(6分)
2.從產生的主要原因簡述通貨膨脹的類型。(8分)
3.簡要回答本幣貶值對進出口的影響。(10分)
(五)分析題(16分)
根據下表數據劃分我國經濟周期,并分析其特點。(表見下頁)
┌───┬─────────┬───┬───────┐
│年份 │國民收入年增長率%│年份 │GDP年增長率% │
├───┼─────────┼───┼───────┤
│1953│14.0 │1978│11.7│
│1954│5.8│1979│7.6│
│1955│6.4│1980│7.8│
│1956│14.1 │1981│5.2│
│1957│4.5│1982│9.l│
│1958│22.0 │1983│10.9 │
│1959│8.2│1984│15.2 │
│1960│-1.4 │1985│1 3.5│
│1961│-29.7 │1986│8.8│
│1962│一6.5│1987│11.6 │
│1963│10.7 │1988│11.3 │
│1964│16.5 │1989│4.l│
│1965│17.0 │1990│3.8│
│1966│17.0 │1991│9.2│
│1967│-7.2│1992│14.2 │
│1968│-6.5│1993│13.5 │
│1969│19.3 │1994│12.6 │
│1970│23.3 │1995│10.2 │
│1971│7.0│1996│9.6│
│1972│2.9│1997│8.8│
│1973│8.3│││
│1974│1 .1 │││
│1975│8.3│││
│1976│- 2.7│││
│1977│7.8│││
└───┴─────────┴───┴───────┘
要求:
1.按照"高峰一谷底”的方法劃分我國的(短)經濟周期,并指出周期的類型;
[注:每個周期至少4年]
2.指出各周期的波動幅度(即高峰與谷底之間相差的百分點)、波動高度(即高峰增長
率)、波動深度(即谷底增長率);
3.根據以上數據分析我國改革前后經濟周期波動的若干不同特點,以及改革以來我國
經濟增長的相應特點。
二、工業企業害理部分
(一)某產品計劃產量比報告期的產量增長幅度 N為 20%,報告期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資
料和計劃期各成本項目和預期的增減幅度如下表:
┌─────┬─────┬────┬────────────┐
│成本項目 │報告期成本│成本構成│預計計劃期成本的變動幅度│
││ (元)│ (%)││
├─────┼─────┼────┼────────────┤
│原材料 │120 │60│降低:5 │
├─────┼─────┼────┼────────────┤
│燃料和動力│20│10│提高:1 │
├─────┼─────┼────┼────────────┤
│工資 │30│15│勞動生產率提高:10│
││││ 工資增加:2 │
├─────┼─────┼────┼────────────┤
│制造費用 │30│1 5 │增加:2 │
├─────┼─────┼────┼────────────┤
│合計 │200 │100 ││
└─────┴─────┴────┴────────────┘
要求:1.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指標為多少?(10分)
2.計劃期預計單位成本為多少?(10分)
(二)甲方案投資額為 40000元,當內部收益率 IRR= 15%時,現值為40225.62元,當
IRR=16%時,現值為39291.76元。試用線性插值法計算內部收益率的精確數值。(10分)
(三)尋求工程項目總費用最低時的工程周期,即根據計劃成本尋求最佳工程周期,達
到時間��成本代化。
某項計劃任務的原始資料如下:
┌─┬─────┬────────┬────────┐
│工│結 │正常工期 │極限工期 │
│序│點 ├───┬────┼───┬────┤
│名│號 │時間 │直接費用│時間 │直接費用│
│稱│碼 │(天)│ (元)│(天)│ (元)│
├─┼─────┼───┼────┼───┼────┤
│A │①→②│6 │20000 │2 │36000 │
│B │②→④│14│30000 │6 │38000 │
│C │②→③│8 │24000 │4 │40000 │
│D │③→④│10│16000 │4 │28000 │
└─┴─────┴───┴────┴───┴────┘
該項計劃規定:完成任務的正常工期為24天,直接費用總額為90000元,計劃間接費
用總額為 108000元,每天分攤費用為 4500(元/天)。
試根據上述資料,做出以下答案:
1.根據上述資料繪出該項目計劃任務的網絡圖;(5分)
2.計算出各工序的直接費用的變動率(元/天);(10分)
3.試計算各種計劃方案的直接費用、間接費用和總費用,從各種計劃方案中選擇最低
成本和最佳工程周期;(20分)
4.根據最佳方案繪出完成本項任務的網絡圖。(5分)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考研頻道 > 考研專業課 > 中央財經大學 > 正文
?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