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18分)
1.公共物品具有兩個基本特征,即__和___。
2.當年國債發行額或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被稱為___。
3.赤字的排擠效應一般是指財政赤字對___和____的排擠性影響。
4.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分為___和____兩種類型。
5.國有資產評估的程序應按申請立項、____、____和____四個法定程序進行。
6.廣義的國有資產分為___、____和_____。
7.分級預算體制劃分收支的基本依據是___和___。
8.各級政府預算應當按本級政府預算支出的___至___設置預備費。
9.現金流量按投資項目有效期的時間段劃分,可以分為____、___和___三個組成部分。
10.單位成本在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的影響而固定不變的成本是___。
11.與增值稅有關的混合銷售是指既涉及____又涉及___的應稅勞務。
12.差別關稅包括___、____、____。
13.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在我國境內有____或者無___而在境內居住滿___的個人。
14.遺產稅有三種類型即___、____和____。
15.印花稅采取"四自"繳納辦法,即___、___、___、____。
16.1958年毛澤東親自批準公布了____條例。
17.納稅期限有兩個含義,即_____和____。
18.按照稅款的確定方法分類,稅種可分為___稅和___稅。
二、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9分)
1.下列屬于典型公共物品的是( )
A.公共汽車 B.高等教育 C.國防設施 D.高速公路 E.醫療事業
2.財政補貼通過直接影響( ?。﹣碛绊懡洕?。
A.資源配置結構 B.相對價格結構 C.供給結構 D.需求結構 E.收入分配結構
3.公債還本付息的資金來源主要有( )
A.預算盈余 B.國家預算直接撥款 C.建立償債基金 D.發行新債收入 E.增加稅收
4.我國預算外資金的范圍大體上分為以下幾類( )
A.行政性收費 B.事業性收費 C.地方財政各項附加收入 D.國有企業的各種專用基金 E.地方預算的后備基金
5.分級預算體制的集權與分權關系主要體現在( )
A.中央與地方收支的劃分 B.地方是否構成一級獨立的預算主體 C.地方政府是否有稅收立法權、稅率調整權和減免權。 D.各稅種在中央與地方間的劃分 E.轉移支付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6.政府采用公共定價方法的目的主要在于( )
A.籌集財政收入 B.彌補國有企業生產成本 C.限制壟斷行業利潤水平 D.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E.實現社會經濟穩定
7.預算法的核心內容是( )
A.預算組織和管理的基本內容 B.預算決算編制、審查和批準的程序 C.各級預算管理職權 D.預決算的監督和法律責任 E.預算調整的權限和內容
8.公債產生的必要條件是( )
A.政府支出的需要 B.大量閑置資本 C.平等對立的經濟關系 D.貨幣信用制度的發展 E.金融市場的建立與完善
9.國有企業清產核資是國有資產產權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具體內容有( )
A.資產清查 B.產權界定和登記 C.價值重估 D.資金核實 E.建章建制
10.國有資產評估的經濟原則是( )
A.貢獻原則 B.獨立性原則 C.替代原則 D.預期原則 E.客觀性原則
11.影響籌資風險的因素有( )
A.負債規模 B.債務結構 C.息稅前利潤 D.金融市場 E.資產結構
12.評價企業償還流動負債能力的指標有( )
A.資產負債率 B.流動比率 C.所有者權益比率 D.速動比率 E.應收賬款周轉率
13.籌資決策分析中,下列各因素影響綜合資金成本率的有( )
A.投資收益率的變化 B.資金占用結構的變化 C.資金來源結構的變化 D.貼現率的變化 E.利率的變化
14.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稅源泉控管的征收方法,其核心是___________
A.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貸款控制 B.計劃管理 C.稅務登記與申報 D.計劃統一管理和投資許可證制度
15.從根本上說稅收收入的來源是( )
A.國民收入 B.社會總產品 C.歷年積累的社會財富 D.消費資料
16.企業所得稅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的稅金是指 __________
A.土地使用稅 B.營業稅 C.增值稅 D.資源稅 E.印花稅
17.城市維護建設稅是以納稅人實交的___________稅額為計稅依據,分別與前述稅種同時交納的一種稅。
A.企業所得稅 B.營業稅 C.增值稅 D.關稅
18.我國現行增值稅,按不再標準分類,下表中哪一組答案是正確的?( )
按計稅依據分類 按征收方法分類 按稅收與價格關系分類 按征收對象分類 按征收目的分類 按固定資產扣除方法分類
從價稅 從量稅 實物稅 貨幣稅 價內稅 價外 稅 流轉稅 收益稅 一般稅 目的稅 生產型 消費型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19.利改稅第一步改革與第二步改革的共同點在于( )
A.大中型國營企業實行55%的比例稅率 B.小型國營企業實行八級超額累進稅率 C.小型國營企業稅后利潤用多種形式上繳國家 D.小型國營企業稅后利潤征收調節稅
三、判斷分析并說明理由(每小題2分,共20分)
1.政府采購制度的建立標志著財政部門的職能由單純的價值分配延伸到對商品采購過程的監督。 ( )
2.預算調整是指經過批準的各級預算,在執行過程中因特殊情況引起收支總規模的變動。( )
3.政府的轉移性支出,直接表現為資金的無償性、單方面的轉移,體現了政府的市場性再分配活動。( )
4.財政政策決策時滯、執行時滯一般要比貨幣政策長,因此,財政政策的效果時滯也長于貨幣政策。( )
5.財政投融資是一種政策性投融資,相當于原來的財政無償撥款。( )
6.利潤增加會使企業現金增加,但計提折舊費用增加將會使現金減少。( ?。?br />7.資源性國有資產的范圍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 )
8.交納消費稅的納稅人同時交納增值稅,計稅依據相同。(?。?br />9.企業占用土地憑借地理位置優勢取得的經濟效益應交納資源稅。( )
10、我國現行稅種按課稅對象劃分,可劃分為財產稅類、營業稅類、所得稅類、資源稅類及行為稅類。( )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8分)
1、國債依存度
2、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
3、增量預算
4、財務杠桿
5、稅收管轄權
6、農業稅平均稅率
五、計算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某公司擬籌資4000萬元,其中,發行票面利率為12%的債券1000萬元,償還期限為5年,發行費率為3%;發行優先股票30萬股,每股100元,固定年股息為15%,支付發行費10萬元,該企業所得稅率為33%。試計算籌資4000萬元的資金成本。
2.假定某應稅產品銷售利潤率為24%,銷售收入額為100萬元,按照超率累進稅率表用定義法和速算法計算應納稅額。(附超率累進稅率表)
級距 稅率 銷售利潤率
1 0% 不超過12%(含)
2 50% 超過12%-20%的部分
3 60% 超過20%-25%的部分
4 70% 超過25%以上
六、問答題(每題15分,兩題任選一題)
1.分析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分類的經濟意義及其對財政職能的影響。
2.試分析我國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購制度的必要性?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考研頻道 > 考研專業課 > 中央財經大學 > 正文
?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