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眾所周知,學習英語要靠平時的積累,只有基礎扎實了,才能在各種考試中所向披靡。但同樣有句老話叫做“活到老,學到老”,即使曾經英語成績一般,只要自己有足夠的意識加以努力,依然可以獲得成功,沈同學就是一個典型:“高中的時候英文不好,屬于金字塔底層的那種。上海高考(論壇)的英語成績也只有一百二十幾分。幸運的是,大學英語老師的教學方法比較生動,加上沒有應試的壓力,我開始重拾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我記得當時身邊的同學們都把學英語當作一種負擔,大多數人在過了六級之后就和英語說再見了,只有少數的幾個以出國為目標的同學還在挑戰更高的目標,比如托福、GRE,但學英語過程依舊顯得十分功利,大家似乎一切以考試為目的?!?
他在回憶中強調了自己對英語的喜愛:“在大二的時候,學校允許大家選修第二個專業,不同于大多數學生一窩蜂地選擇金融、經管作為自己的第二專業,我毅然選擇了輔修英語,純粹是出于對學習語言發自內心的喜好。事實證明我的選擇再正確不過了,雖然第一專業的學習已經很繁重,每周還要犧牲三個晚上的時間去上二專,但我在二專班級上結識了一群才華橫溢的朋友,這些同學都是來自各個學院的英文高手,即便在這個環境中我依舊‘墊底’,但能和這樣一群真正熱愛語言的同學互相切磋,共同進步,能夠認識那么多學識淵博可愛的外院老師,真的是很快樂的一段經歷。長達三年的二專學習為我打下了比較扎實的基礎,很多課程都是以英語專業的要求來設置的,教材也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同樣要參加專四和專八考試,最后要用英語來撰寫畢業論文。”
整個采訪過程中,他始終將“喜歡英語”放在了所介紹學習的方法首位?!笆紫?,要真正地喜歡上英語,不能有抵觸情緒,這樣才能學好。其次,學語言要‘不走尋常路’。網上有不少牛人在分享自己獲得高分的經驗時,會提到類似于‘我每天堅持聽BBC和CNN news’、‘我看完了Desperate Housewives 和 Friends’、‘我把整本新概念背下來了’……其實在我看來,他們推薦的美劇很無聊,我肯定看不下去。我也喜歡看美劇,但我只追我喜歡的那幾部,而且要看英文中文字幕對照的,喜歡的劇情可以反復看,甚至不帶字幕看,這樣才有幫助。關于news,偶爾聽聽還行,但如果讓我整天聽這些枯燥的news,我肯定崩潰。我喜歡的是原版小說和有聲讀物。關于新概念,這套教材固然很經典,但是幾十年用下來,難免顯得有點陳舊。學習語言還要保證語料庫的鮮活。多泡泡國外的論壇,看看現在的外國人喜歡用哪些口語表達方法。有空翻一翻原版雜志,找找原汁原味的感覺,都不失為好方法。所以我認為,第一是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能真正讓你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在大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記。第二是要摸索出自己的方法并堅持下去。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你盲目地模仿別人的那套方法可能堅持不下去。別人的秘笈不一定是你的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