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賢區2014屆高三語文下學期調研測試試題試題附答案(滬教版)(完卷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閱讀(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6分)
出版人的知識視界與人文素養
①出版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平庸媚俗亂象,首先與出版人受限于知識視界,沒有高屋建瓴的策劃與組織有關。譬如各類原創圖書缺乏,尤其學術類圖書,長期由引進唱主角,且編校粗糙,質量平平;而一般圖書則碎片化、娛樂化泛濫,格調不高,跟風現象嚴重;至于財經勵志類圖書則多克隆封面,“四大名著”多重復出版,更是業界常態。還有的出版社,因貪饞不退貨和回款快,直接將出版經濟做成“教材經濟”,如此因襲偷惰,最可唏噓。面對這種均質的平庸與粗鄙,老出版人董秀玉直言“不敢去書城”,“也不喜歡大書店”。身在界外,個人的觀察,這固然與早先作為壟斷行業的出版社靠書號資源、行政運營養成的積習有關,但由此形成的對知識創造的輕忽與怠慢,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②這里僅就圖書輸出一點,來談出版人知識視界過窄與創造力不足的問題。記得2003年,商務部有過統計,與貨物貿易的巨額順差相比,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的逆差高達86億美元,其中,包括圖書輸出在內的文化服務貿易的收入尤其少得可憐。_____,“十一五”以來情況有所改觀,我們與許多國家簽訂了合作協議,并開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版權輸出數量與品種都有所增加,輸出與引進比也進一步縮小。特別是2005年以來,每年參加全球書展書市,有千余種圖書通過對外推廣計劃和經典出版計劃走向世界。_____我們不能不看到,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的對象國和地區還不廣泛,如2010年版權輸出總量的一半是對港臺和韓國,_____反映當代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精神風貌的圖書仍較少,即使有,也多以知識大全與歷史集成的方式呈現,不僅解讀表面,線條尤其粗淺,顯見對海外市場與讀者需求并不十分了解。有些學術書水準不低,無奈其不說明資料來源,或索引不全,常常因不符合國際學術規范而遭到對方拒絕。
③我們的發言權在不斷流失,我們無力影響全球性的價值推展和制度安排,被人投諸邊緣,視為“他者”。這種具有普適價值的重要學說和通行規則很少體現“中國因素”,更少由中國人來確立和制定的現狀,顯然與我們的大國地位不相符合。為今之計,如何以全球化考量為背景,冷靜下來,沉淀下去,努力提升圖書選題與內容的前沿性、普適性,還有編校裝幀的質量,讓出版人真正成為一個通曉全局、專精一門的專家內行,既不枵腹充數于業界,又不塞耳自外于學林,同時又虛心學習他人,積累經驗,在產品、版權與技術、資本等各個環節上切記用功,在海外收購、投資或創設出版公司及書店等方面刻苦鉆研,從而以實實在在的業績,賦予中國文化“走出去”以更豐富的內涵,不能不說是當務之急。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亟需出版人有更開闊的知識視野,在各種出版實務上痛下工夫。現在大家都知道版權代理、合作參股等資本運作方式的重要了,這些在西方發展得已經相當成熟,并有效銜接了作者、出版與讀者三端,成為版權價值戰略性開發的催化劑,但它對版權經理人的外語水平、國際版權貿易法規的熟稔程度,還有各類中介機構的周知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④遺憾的是,我們在這方面欠缺太多。從出版內涵來說,了解國際學術走向,熟悉業界書情動態的專門人才還很缺乏;從出版運作來說,掌握版權貿易的行家尤其不足。以學術出版而言,連一部《中文學術寫作及編輯出版手冊》都還沒有,許多必要參數也不在出版社年檢及評估中反映,怎么可能敦勵出版人從觀念上統一認識,在規范規制上奮起直追?又怎么能使之克服碼洋崇拜和GDP游戲,真正了解到如果不改變現狀,即使中國圖書走出去也無濟于事?以去年的法蘭克福書展為例,我們租的展區面積不可謂小,參展圖書也不能算少,但好書難覓,最多的仍然是上述線條粗淺、解讀表面的空泛之作。有學者稱之為“無非四大名著的______,經典戲劇的故事版,琴棋書畫的_____,花鳥魚蟲的賞析版,老莊孫子的_____”,再加烹飪養生書若干。
⑤在我看來,倘若學術文化的價值悉數為利益放逐,縱使我們占有了市場,也仍然不會有發言權。而所謂出版“走出去”,應該是有品質的出版“走出去”,是中國文化精品“走出去”,現在出版人走出去了,但卻只留下中國的經典思想“覽鏡心情只自憐”,怎么能不讓人慨嘆?還有,那些天,莫言要獲諾獎的消息已經傳出,各種賠率也有發布,但書展上卻沒有莫言小說專架,官方《參展商手冊》也無反映,如此應對,或許出于疏忽,但缺乏董秀玉先生所說的“視野要廣闊一些,要有前瞻性,要關注各個方面”的出版人專業素質和知識視界,恐怕是更主要的原因。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語文 > 高考語文模擬題 > 正文
-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下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