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一個由權力壟斷大部分資源的社會當中,人們在政治觀念上,多傾向于認同政治現實主義。這里的政治現實主義,簡而言之,就是強權即公理。或者不如說,人們在暴力和利益的威脅和誘惑之下,無能或無力從道德上評價權力的對與錯。這種政治觀念,反映到現實生活當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權力崇拜,二是政治冷漠。人們崇拜權力,大半基于利益的考量,但在此之外,亦將權力視為價值和意義的來源。而這里所謂的政治冷漠,特指人們在自身利益之外,無參與公共生活的能力和習慣。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一旦有人試圖從道德的角度評價政治時,周圍的人可能立馬就問:你說這些,到底有什么用?
或許,在一定意義上,我們有關政治的言說,的確不能帶來現實的改變。但我們不能就此認為,所有關于政治的言說都沒有意義,更不能隨時以有用/無用這一對概念來評價所有事務;我們須認識到,并非所有的人類活動,都能以這一對概念來評價。甚至,我們可以用更強的表述說,人類活動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其實在此概念框架之外。進而,我們可以認為,試圖評價現實政治的對與錯,有可能是無用的;但如果我們均認同政治現實主義,則一定是無望的。
基于正當的道德要求,公民有不服從的權利。但這種權利所帶來的,不是一種以惡抗惡的仇恨與破壞,而是一種基于自由的表達和守護,并遵從一種真正的法律精神。如果我們將此公民精神,與意識形態做一比較,即可看出明顯的差異。關于此點,劉莘在上引論文中指出:“……公民精神與意識形態的根本區別比它與物欲意識的區別要豐富得多:前者基于自由,后者基于對自由的限制;前者鼓勵自我批判并歡迎他者的批判,后者限制自我批判并排斥他者的批判;前者認為普遍法權高于任何主義,后者認為某某主義高于普遍法權;前者追問社會結構的合理性根據及內容,后者規定政治權力的合法性來源及基礎;前者通過追求社會基本結構的全面法權而實現自身,后者通過維系新舊內容的統一而捆綁自身?!焙喍灾?,公民精神是一種開放的現代精神,而意識形態則帶有極強的封閉性。
羅爾斯有言:“政治哲學的重點是公民社會,而不是政府?!毖刂@一思路,中國政治哲學的任務即在于,為中國公民社會的誕生、運行和保持提供理論辯護,且在此過程中,為持有不同主張的公民進行公共對話提供平臺,使他們能以理性溝通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生活計劃及政治訴求,從而為共建一個良序社會而努力。
(摘編自李文倩《政治哲學與當下思想界》)
1. 下列關于“政治現實主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政治現實主義生存的土壤是一個由權力壟斷大部分資源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在政治觀念上多傾向于認同強權即公理。
B.人們在在暴力和利益的威脅和誘惑之下,無能或無力從道德上評價權力的對與錯。一旦有人做出相關的評價,就有可能立馬遭到置疑。
C.政治現實主義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主要表現在人們基于利益考量的權力崇拜和在自身利益之外無參與公共生活的能力和習慣的政治冷漠。
D.認同政治現實主義的人將權力視為價值和意義的來源,也可能認為試圖評價現實政治的對與錯的做法是無用的。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語文 > 高考語文模擬題 > 正文
-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下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