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的意義-B
“但是,完成每天的工作后,另外的八小時做什么呢?假設你回到了家, 和家人在一起,你供養的家是什么樣的呢?孩子們在家能接觸到一點還算是精辟的思想嗎?你主持的家庭中有民主氣息嗎?家里有書嗎?有一般敏感的人看了不會發抖的畫嗎?孩子們能聽到巴赫的音樂嗎?”
這差不多就是我所說的,但是這個討厭鬼并不感興趣。“看”,他說,“你們教授以你們的方式培養孩子,我會以自己的方式培養我的孩子。我啊,我會盡一切去掙錢的。”
“我希望你能掙很多錢,”我告訴他,“因為你在開支票的余暇會愁沒事干的。”
十四年后的今天,我還在教書,在此我要告訴你們,大學的任務不僅是培訓你們,還要使你們接觸人類思想的精髓。如果你們沒時間看莎士比亞的作品,沒時間看哲學入門,沒時間欣賞藝術的存續,也沒時間學習我們稱之為歷史的人類發展的課程--那么你們就沒必要呆在大學了。你們正在變成那種新型的機械化的野蠻人,那種安裝有按鈕的尼安德人。我們大學的畢業生不可避免有不少這樣的行尸走肉;但是我們不能說它們上過大學,只能說大學曾存在于它們的生活--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沒有外界的幫助,誰也不會成長為一個文明人。要想成為一個文明人,必須獲取文明社會所需的知識和文化,而人生苦短,不足以獲取人類歷史長河中所有寶貴財產。
比如說你想成為一個物理學家。你走過,比方說,麻省理工學院宏偉的石頭大廳,那里的石頭上刻著很多科學家的名字。很可能將來,你們當中幾乎沒有人可以把名字留在那些石頭上,如果有的話也是少數。但是只要你們原來上高中物理課時不是從頭睡到尾,你們當中任何一個人了解的物理學知識都要比許多那些歷史上的偉大的學者多。你知道的多是因為他們將他們知道的傳給了你,你可以從他們已了解的知識上起步。
人類的技術發展是如此,人類精神財富的積累也是如此。這些技術和精神的大部分資料都存儲在書中。書籍是人類獨有的成就。你讀完一本書,你就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閱讀荷馬的作品,那么你的頭腦里就有了荷馬的思想。通過讀書你起碼能獲得一些維吉爾、但丁、莎士比亞的思想和經歷--名單是列不完的。因為一本好書必然是一份禮物;它為你呈現你沒時間去親身體驗的生活,帶你進入一個你在現實生活中沒時間去親自游覽的世界。從本質上說,一個文明的人應該知道許多這樣的生活和這樣的世界。如果你太過匆忙,或是對自己的無知洋洋得意,以至于不能把一些亞里士多德,喬叟或愛因斯坦的思想當做你的品質的一件禮物來接受,那么你既不是一個先進的人,也不是一個民主社會的有用公民。
我記得拉羅什富科說過,大多數人如果沒有讀過關于愛情方面的書,他們就不會戀愛;他還可能說過如果沒有讀過有關人類的書,就沒有一個人能成為真正的人。
當我說過只有大學使你們,無論作為專業人才還是普通人,接觸到那些你們的頭腦應該有的那些人類的思想,它才有存在的意義,才有真正的辦學目的時,我敢肯定我在替文學院的教職工,也在替專門學校的教職工說話。教職員工們的存在就暗示了這一點:“在努力使我們自己成為某種人類經驗的寶庫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也得到了很多書籍的幫助。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盡最大努力使你們能夠獲得那些專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