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共25題,每題1分)
1.1973年起,河姆渡遺址先后發掘了6700余件文物,為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下列選項中,屬于該遺址出土的有:
①較大面積內分布著稻谷堆積層;
②出土代表性農具——骨耜;
③發掘出數量眾多的木樁及木構件,據考證為“干欄式”建筑遺跡;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②③
2.《荀子·儒效》中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反應當時
A.實行分封制 B.推行郡縣制 C.頒行推恩令 D.設置三司
3.據《戰國策》中記載了“決裂阡陌,教民耕戰”。這是下列哪一歷史事件中推行的措施
A.商鞅變法 B.文景之治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貞觀之治
4.據《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下列選項中,對這一現象出現有推動作用的是:①北方人口的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 ②“蘇湖熟,天下足”的局面的出現③南方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④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方經濟交往[pic]A. ①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5.顏真卿在《顏氏家廟碑》中記,東晉右光祿大夫顏含“以下七葉,葬在上元幕府山西”。1958年,南京幕府山[pic]西側的老虎山南麓發現了顏含家族墓地,出土了墓志和印章。下列哪一幅作品是《顏氏家廟碑》:
A B C D
6.右圖彩繪立人持羅盤俑胸前的這個羅盤針,最早出現在下列哪個歷史時期
A.戰國時期 B.秦漢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時期
7.慈禧在評價某條約的時候說:“今茲合約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該條約是指:
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8.1865年,李鴻章將蘇州的洋炮局遷至南京,成立了中國近代四大兵工企業之一的金陵機器制造局,拉開了南京興辦近代工業的序幕。這與下列哪一運動興起有關: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