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沒商量
中世紀時, 貴婦們服食砒霜、敷蝙蝠血來改善面色。18世紀的美國婦女用男童的尿液去斑。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不惜抽去肋骨來獲得纖細的腰肢。對美麗的渴望, 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痛苦如同人類文明一樣悠久。
痛苦未能阻止美的渴望。人們創造了每年1600億的全球產業, 其中包括: 化妝、美膚、護發、香熏、美容整形、健身俱樂部和節食藥片。美國人在美容上的支出多于教育。這種支出不僅僅是出于虛榮心。姣好或是不難看的面容, 具有遺傳和社會兩方面的極大優勢。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漂亮的都被認為更聰明和性感; 他們掙錢多, 婚配的機會也更多。人們愛美的天性使美容業長盛不衰。中世紀時, 自制化妝品的配方就和家庭食譜并放在廚房里。直到20世紀初, 實現規模化生產了, 大眾通過照片、雜志和電影接觸到了近乎理想的美貌, 美容業也才開始了它的第一次騰飛。
1909年, 尤金· 斯庫爾拉創立了法國安全染發公司( 后來發展為該行業領先品牌———歐萊雅) 。兩年以后德國漢堡的藥劑師發明了水和油融合的乳液。現在, 這種名為妮維雅的乳液, 作為全球最大的個人護理品牌, 行銷150多個國家。
然而, 正是兩個美國女人之間的激烈競爭塑造了今天的美容行業。伊麗莎白· 雅頓在1910年開了第一家美容院, 幾年后, 波蘭移民海倫娜· 盧賓斯坦因緊隨其后。這兩個女人使化妝品走出了家中的瓶瓶罐罐, 進入了現代發展時期。她們都認為美麗和健康是密切相關的。她們把節食和健身課程與臉部美容相結合, 這也正是現在美容業回歸的方向。
美容業的發展利用的是人們懼怕丑陋和追求美麗的特點, 并且利用新的心理學知識使女人們相信抹一筆唇膏可以使自卑情結一掃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