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上,四六級眾考生冥思苦想,無不焦頭爛額,時間分分鐘流逝,突然,一雙超級大手拍拍你,低沉的聲音傳來:'唉,同學,借我抄抄,介紹你和科比認識……'回頭一看,原來是姚明。"最近網上流傳這樣一個笑話,笑話的來源就是姚明將以上海交大普通學生的身份參加英語(論壇)四六級考試。
口語流利的姚明也要參加國內的英語四六級考試?這的確引發諸多球迷的關注與好奇。據調查顯示,很多球迷及在校大學生并不看好姚明的考試結果,因為面對四六級語法、詞匯等方面考驗,姚明擅長的口語交際等實用技能將無用武之地。因此,不少球迷在調侃的同時也為姚明能否通過四六級考試捏了一把汗。
事實上,中國應試教育制度下的四六級考試一直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不少人認為其考試形式已淪為當下考試經濟的附屬品,除了一紙文書,實用價值極為有限。更有甚者直言:"大學四年就圍著六級打轉轉,畢業后才發現根本用不上,早知這樣就該多花些時間學些真正有用的東西。"
如今,倘若姚明與其他學子必須完成四六級考試的硬性任務,這不僅映射出四六級考試的弊端,而且反映出我國英語教育體制的滯后,更能凸顯出我國應試教育嚴重偏離軌道等問題。因此,有專家稱,雖然我國一直倡導教育體制改革,卻始終沒有觸及應試教育的本質,制度層面的弊端依舊屢見不鮮。《中國青年報》曾經報道過北京6名外籍教師做英語高考(微博)試題,這6個外教平均分僅為71分,外教考完后感慨:"你們這是考英語嗎"?這無疑是給中國的外語教學和考試制度當頭一棒。試想,假如姚明的四六級考試不過關,我們是該為姚明的英語水平不及一般的大學生而感到悲慟呢?還是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應試教學制度呢?
說到底,問題的根源在于知識價值是否具有實用性,是否真能"學以致用"。本意上,四六級考試的引入是為檢測在校大學生的英語知識與技能而服務的工具,進而提高大家對英語學習的重視,以實現英語的語言工具性目的。但事與愿違的是,如今的四六級考試體制逐漸偏離目標,在實用性上遠遠落后于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職場英語"。
與四六級側重理論性不同,"職場英語"以其注重實踐的實用性而被廣為推崇,因此,"職場英語"考試的火爆便在情理之中。據了解,如今實用性強的"職場英語"考試有很多,如:托業考試用于測評母語為非英語國家的人士在日常工作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旨在衡量應試者在商務、工作、科研、學習、生活等全方位環境中使用英語的熟練程度;BEC主要檢測在純商務環境下人員的英語溝通能力,其中涉及不少專業商務英語詞匯和語法;博思是特別為企業和機構設立,專門考查工作環境下英語非母語員工職業英語水平的考試。
為什么這些"名不見經傳"的"職場英語"如此受歡迎呢?以當下實用性最廣泛的托業考試為例,它能對人們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做出客觀公正的測評,并為眾考生打造新職業規劃增添砝碼。此外,托業考試還能作為一項重要的人力資源管理工具,幫助企業做出招聘、培訓、選拔等重大人事決定,所以它成為當今世界最受歡迎、使用范圍最廣的職業英語能力測評手段。數據統計:全球有120多個國家、10000多家國際化企業或機構承認并使用托業考試成績。而且在中國,包括商務部、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聯想、寶潔、安永、愛立信、沃爾沃、福特、施耐德、華為、南航、海航、國家電網等在內的大量知名企業和機構,已經開始成熟地運用托業考試進行企業的招聘、派遣、升遷和培訓工作。
據專家稱,托業考試等"職場英語"將其實用性發揮到極致,相比之下,四六級英語考試的社會價值正被慢慢吞噬。這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及白領群體更加傾向于具有"職場托福"之稱的托業考試。據統計,2010年全球托業考試總量已突破600萬人次,而且這個數字將持續攀升。
"好看不如實干"。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企業對國際商務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很多職場人士為了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紛紛選擇實用性強的托業英語考試,這不僅表明了托業英語的職場屬性,更能體現出托業英語的商業價值。因此,對于姚明來說,有"高度"不一定就有分數,假設姚明折戟英語四六級,不妨轉戰托業考試,結果或許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