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方法與文章大意
文章論述了“公共交通從三方面改變了城市的社會和經濟結構。”采用分類寫法。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三方面:第一,促進城市實質性的擴展;第二,把人和土地分民別類加以利用;第三,加速了城市生活的不穩定性。然后就是三方面的具體內容。
答案詳解
1. D 公共交通運輸對城市擴展的影響。文章開門見山提出這一點“公共交通運輸從三個根本方面改變了美國城市的社會和經濟結構。”后面文章內容就是三方面的具體化。
A. 公共交通運輸類型。 B. 城市生活的不穩定性。 C. 供需如何決定土地利用。這三項文中作為具體問題提到,并不是文章涉及的主要題目。
2. C 說明公共交通改變了許多城市。答案箭第一段第四句“舉例說,1850年,波士頓市界離老的商業地區幾乎不到2英里,到了這世紀末,其半徑擴至10英里。現在供得起的人們可以住得很遠,遠離老的城市中心,仍然來回去那里上班、購物和娛樂”。第七句,“舉例說,在1890至1920年期間,據記載,芝加哥市界內有約250,000個新的住宅樓區大多數設在郊區。經過同樣這段時期,市區外,但仍在芝加哥大都市地區內,又計劃建造了550,000個住宅樓區。”
A. 表示成長的正反兩方面效果。B. 舉有無公共交通運輸的城市為例。 D. 對比兩者成長率;都不是本文中舉兩城市例子的目的。
3. C 沒有計劃。見第二段第三句起“城市擴展蔓延根本無計劃,好幾千個小的投資商進行擴展,毫不考慮相互協調配合利用土地,也不考慮未來土地利用。”
A. 太貴 和 B.太慢,兩個選項,文內沒有提。D. 它創造了對公共交通運輸的需求。這不是住宅擴展的一個缺點,而是三個根本改變城市的一個方面。見第一段第三句:“通過大量開發未占土地擴建住宅,公共汽車、馬車、鐵路、來回火車,有軌電車把已有人定居的居住區向外擴展了三四倍,比他們先現代時期的市中心更遠。”
4. C(第二段中以芝加哥城市例子說明)土地開發超過人口增長速度。答案詳見第二段“這些購買和置備土地建設住宅,特別是購置臨近城市或就在市界外的土地,搶在交通線路和中產階層的居民進去之前。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創造一種需求,也是響應這種需求。芝加哥就是這種過程的典型例子。那里的房地產小塊土地比人口增長快得很多很多。”
A. 城市大。B. 用作土地開發的樣板。 D. 具有優越的公共的交通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