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精譯】
2009年畢業(yè)的高中生進入牛津大學的同時,他們也會迎來一個新的面孔,安德魯 ?漢密爾頓,55歲的耶魯大學教務長。他將入主牛津,職位相當于美國大學的校長。
漢密爾頓并不是第一位跨越大西洋到外國任職的教育家。法國、埃及、新家坡等一些國家的學校近年來紛紛從國外聘請學校的高層管理人員。像其他商業(yè)活動一樣,如今,高等教育已成為極具競爭力的商業(yè)行為,并且日漸國際化。但是人才的流動并不是世界性的。高層的管理人員往往來自一個地方:美國。
其主要原因是許多學校并不真地想從國外引進人才。例如,科羅拉多大學董事會在遴選新校長時,想聘用一個與州政府熟悉的領導人,因為州政府是學校的主要資金來源。“我們不會在全球范圍內(nèi)聘用校長”,帕特立夏?海說,該校最終聘用了布魯斯?本森,69歲的科羅拉多州商人、政治活動家。他能夠勝任現(xiàn)代大學校長的職務:籌措資金。籌措資金為美國大學所特有,因為美國大學的運轉(zhuǎn)主要依賴捐款。籌措資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經(jīng)驗,也是美國校長必須具備的能力。
與此同時,很多歐洲大學仍然依靠政府投入。而政府的投入?yún)s沒能跟上不斷擴大的學生規(guī)模。政府投入的減少,使得籌措資金成為學校管理部門的當務之急,于是對美國的人才求賢若渴。
在過去幾年里,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學校都加入了這一行列。2003年,劍橋大學任命前耶魯大學教務長艾莉森?理查德為副校長。學校公開強調(diào)艾莉森之前的工作確保了“耶魯大學財政狀況良好”。
當然,這些外國管理者不僅只是籌措資金。教育全球化意味著更多的大學將要聘用那些具有國際經(jīng)驗的校長,以促進國際間項目的合作,招收留學生。外國人能夠給學校業(yè)已成立的體系帶來新的活力。
vt. 提高,加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