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點評:
本文脈絡清晰。第一段第一句直接點題,提出大學生面臨的兩種壓力:economic pressure和 parental pressure。段末“victims”一詞的運用,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調:作者對大學生擔負的壓力感到同情。
第二段和第三段中分析了大學生在經濟上面臨壓力的原因。第四段是過渡段。第五段闡述了父母的壓力對大學生的影響,用一個感嘆句開頭,具有烘托感情的效果,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學生的同情。最后一段排比句的應用從相反的方面描述,更把大學生所遭受的壓力凸顯出來。
翻譯:
大學生的壓力
我發覺今天的大學生有兩種壓力:經濟壓力和來自父母的壓力。環顧四周,你很容易發現一些叛逆者,他們指責學校收費太高,報怨父母對他們的要求過高。但他們不是叛逆者,而是受害者。
對于那些只想從大學畢業并且找到一個工作的人來說,壓力是很大的。如果我是雇主,我寧愿雇傭那些有好奇心的博學之才而不是那些只選一些容易過的且能達高分的課程的學生。我認識無數學生,他們的好奇之心使我興奮不已。我喜歡聽他們闡述自己的觀點。我不知道他們得的是A還是C,我不在乎這些。我也同樣喜歡他們所散發出來的人性魅力。國家需要他們,他們也會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我告訴他們要放松,但他們做不到。
但我也不能責怪他們,因為他們生活在殘酷的經濟時代。今天對一個學生來說,即使他在念書時兼職打工,在暑假全職工作,在畢業后欠下5000美元的債務也是很平常的。在畢業典禮上他們被告知即將踏入社會,而事實上,在踏入社會之際他已落后于他人了。為了面對這個清算日,他們在大學生活中怎會感受不到壓力呢?
與經濟壓力同時存在的還有來自父母的壓力,這兩者不可避免地融合在一起。
可憐的學生們!他們被古老的愛、責任、負疚感所包圍。父母們本意是好的,他們正把自己的兒女引向一個安全的未來。但這些孩子卻想主修歷史、古典文學、哲學這些沒有“現實”價值的專業。學人文科學的報償在何處呢?要說服父母相信人文科學有所報償并不容易。由學習歷史和古典文學所培養出來的能力正是商業及其他一般領域有創造力的領導人所必備的能力。
幸運的是,許多學生幾經曲折終于到達他們自己的領域,對此他們感到吃驚。因為他們很難想象可以從事一項未經事先計劃的事業,很難想象上帝之手或者機緣能把他們推到未曾預見到的人生軌道上來。
詞匯斟酌:
?rebel n.反叛分子,反對者
?victim n.犧牲品,受害者
?curiosity n.好奇(心)
?brutala.殘忍的,無情的,冷酷的
?commencement n.①開始②畢業典禮,學位授予典禮
?reckoning n.結算,清算
?inevitably ad.不可避免地
?steer vt.引導
?faculty n.能力,技能,天賦
?roundabout a.繞道的,繞圈子的
?conceive vi.(of)構想出,設想
?nudge vt.用肘輕推,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