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你有瘦基因嗎?我不是說你上大學時穿剛好、但現在已經穿不進去的褲子 。不是,瘦瘦的基因是在天生苗條的人體內發現的因素 。研究人員剛剛發現了一種似乎能告訴人體脂肪組織燃燒更多脂肪的基因 。
“我們都認識那種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從不長肉的人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遺傳學家約瑟夫·彭寧格說到 。他表示,輕松保持苗條身材的人可能掌握著了解肥胖癥的關鍵 。你看,喜歡研究體重控制的科學家一直關注飲食或新陳代謝等讓人發胖的東西 。
“但他們并未真正研究人們為何能保持苗條 。因此我們認為應該調轉研究領域,去研究一下苗條的基因學 。”
彭寧格和同事首先在愛沙尼亞的一個基因組中心維護的數據庫中進行搜索,尋找其中最苗條的注冊者 。他們剔除了那些被列為厭食癥或其他改變身體脂肪的疾病的人 。之后他們尋找跟蹤這些瘦子的基因標記 。
其中一個基因尤為吸引他們的注意:ALK,即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這是突變形式與人類癌癥相關的一段DNA 。
“但其正常功能從未建立 。”
因此,科學家制造了變異果蠅和變異老鼠……
“以證明與人類苗條有關的基因也能讓果蠅和老鼠變瘦 。這的確是我們所發現的現象 。”
但這種變異基因不會讓動物的食量變小 。
“我們發現ALK在我們大腦中起作用,讓我們的身體在吃同樣的食物時能燃燒更多卡路里 。”
因此,大腦告訴脂肪細胞燃燒更多儲存脂肪 。
“我們相信,人類、老鼠和果蠅都能保持苗條 。因此,從昆蟲到人類,這一機制在進化上都保留了下來,我們相信,這將開辟全新的瘦身領域 。”
這項研究發表在《細胞》期刊上 。
目前已有藥物可以抑制ALK的致癌形式,這意味著ALK是科學家所稱的“藥物靶點” 。
“因此,或許某一天我們真的可以研制出讓我們保持苗條的藥丸 。”
謝謝大家收聽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 。我是凱倫·霍普金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